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雪泥鸿爪ad
第二千一百三十一章 隆庆帝求教
“回禀皇上”
宋应昌在看完这些内容后很郑重地回复了起来。
“对仁义的相对绝对看法一个根本的差别是到底要以己观物,还是以物观己。按佛家说心外无物,那么绝对仁义才是正确的。因为自己的心才是百分百清楚的,违背了儒学的教诲去行龌龊事,即使看上去对手感恩,那也是欺心。”
“话又说回来,有人说如果一个东西,长得像鸭子,叫声像鸭子,行为习惯像鸭子,那么它就是鸭子,即使其内心否认自己是鸭子也无效。这恰恰是很大一部分儒学对人的定义。人不是人,是贯彻道德教化行为的载体。比如微臣不是微臣,那么谁是呢?大明通政使、浙江宋家长房次子,我朋友的朋友,这些才构成宋应昌。微臣说自己是宋应昌不算,得这些人活着朝廷一起认可才算。”
绝对仁义很快就会陷入以己度人的风险之中。
很多豪绅巨贾厌弃的糙米饭,可是另外一大群人梦寐以求的呢。
然而相对仁义的缺点很难暴露出来,一长串的描述看似很完整,其实是中空的。什么意思,意味着如果有人不想承担这一长串投降索道求的忠孝仁义,哪怕是不想按照周围人的要求来承担,那么这个人存在的价值就是可以被抹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