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随身空间六零山人reborn

第1118章 海军到位(第2页)

 行驶在苏禄海的舰队还真是缅甸海军舰队。 

 在莫尔比茨下飞机后,领队的陈海生第一时间就带人去了港口码头,从李方和张铭留守人员手中接手了这一批美国军舰。 

 陈是新加坡人,已经五十三岁,早年曾在英国达特茅斯皇家海军学院就读,毕业后在英国本土舰队服役,曾经担任过一艘巡洋舰的大副(副舰长),一九三九年退役回到新加坡居住,种战争来临前在陈老的号召下去到了缅北。 

 缅甸组建海军,有过海军服役经历且做过巡洋舰大副的陈海生,就被孙义成挑了出来,作为海军的首批高级军官,担任缅甸海军副司令,这次来莫尔比茨港接船,带队人正是他。 

 接到船和人之后,只花了一天时间,将李方他们招募的人,和自己带来的人进行了打散重组,分别分配到四艘布鲁克林级轻巡洋舰、六艘维克斯级驱逐舰、六艘波特级驱逐舰、两艘“弗莱彻级”驱逐舰的增大型萨姆纳级驱逐舰,以及三艘其他和其他十二艘船只上。 

 人员配备齐补充满燃料和生活物资后,,陈海生就带着舰队离开莫尔比茨港,向西航行。一路经过阿拉佛拉海(澳大利亚北部海域)、塞兰海、马鲁古海,从西里伯斯海进入了苏禄海,接近了南中国海。 

 为了让所有船员水兵熟悉各自的新岗位,熟练海军战斗过程,陈海生并没有让舰队全速前进,而是一路上进行了各自演练。对空的,对海的,对陆的,有时还会根据实际演练情况,酌情让各舰主炮发射几发实弹,检验炮手射击水平。 

 一路走走练练,原本只需要一周时间就能走完的路,硬是走了半个多月,在四五年一月七日,美军登陆吕宋岛开始后才到达苏禄海附近,四五年的元旦都是在海上渡过的。 

 随行的三十五艘船只,只有十八艘军舰和三艘潜艇属于战斗舰,剩下的十四艘海船都是远洋运输舰“自由轮”(型号,非船号)和“胜利轮”,装载的都是李方和张铭威这些军舰采购的各自口径的弹药,以及鱼雷等军火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