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银杏飘落的时节

李静站在阳台的银杏树下,望着金黄的叶子一片片飘落。今年秋天的银杏叶格外绚烂,仿佛是积蓄了一整个夏天的能量,在这个季节毫无保留地绽放。

她今年五十岁了。

这个数字在她心里盘旋了好几天,像是提醒她什么。结婚二十五年,她与婆家的恩怨纠缠了足足四分之一个世纪。直到上周,她才在一种奇特的清醒中看透了这一切。

“静静,吃饭了。”丈夫王强在厨房里喊道,声音温和如常。

李静没有回应,仍旧看着银杏叶。这棵树是他们搬进这个家时一起种下的,当时只是一株细弱的幼苗,如今已亭亭如盖。就像他们的婚姻,经历了无数风雨,终究扎根生长。

“今天的鱼很新鲜,你最爱吃的清蒸鲈鱼。”王强走到阳台,站在她身后。

李静转过身,看着丈夫已经有些花白的鬓角,忽然想起多年前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时光是如何一点点改变了他的容颜,也改变了她自己。

“王强,你还记得我们刚结婚时,你大姐说我配不上你吗?”

王强愣了一下,随即露出无奈的表情:“那么久的事情,提它做什么?”

“我只是突然想明白了为什么。”李静轻声说,目光又落回银杏树上,“她们不是真的觉得我配不上你,她们是害怕我们感情太好。”

王强没有说话,只是牵起她的手,走回屋内。

餐桌上确实摆着清蒸鲈鱼,还有几样小菜,都是李静爱吃的。退休这两年来,王强包揽了大部分家务,尤其是做饭。年轻时从未下过厨的他,如今竟能变着花样做出各种美味。

李静记得,从前不是这样的。

---

二十五年前,二十五岁的李静嫁给了二十八岁的王强。婚礼上,王家的亲戚们坐在主桌,眼神中的评判多于祝福。

“强子可是我们王家最有出息的,”大姐王霞在敬酒时拉着王强的手说,“以后有什么事,还得咱们自家人帮衬。”

这话看似平常,李静却听出了弦外之音——她不是“自家人”。

婚后的日子起初是甜蜜的。王强在一家国企做技术员,李静在小学教书,两人收入虽不高,但足以支撑一个小家庭。他们在城郊租了一套一室一厅,计划着攒钱买自己的房子。

问题始于一次家庭聚会。

那是个周日,李静和王强一起去婆家吃饭。一进门,就感觉气氛不对。公婆坐在沙发上,脸色凝重。三个姐姐——王霞、王云、王雪——分别坐在两侧,像是等待什么重要审判。

“强子,过来坐。”父亲王建国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王强和李静对视一眼,依言坐下。

“听说你们打算买房了?”王霞开门见山。

王强点头:“是啊,看了南城一个新楼盘,首付还差一点,但静静说可以先跟她父母借点,以后慢慢还。”

“跟外人借钱?”二姐王云提高声音,“这像什么话!咱们王家又不是没人了!”

李静一愣,“外人”这个词刺痛了她。她的父母竟然是王强生活中的“外人”。

“二姐,我父母不是外人。”李静忍不住说。

三姐王雪冷笑一声:“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你既然进了王家的门,就是王家的人。娘家的事,少掺和。”

李静还想争辩,王强轻轻按住了她的手。

“爸,妈,姐姐们,你们别担心。”王强说,“我们就是先看看,还没决定呢。”

那天回家的路上,李静一言不发。王强试图解释:“姐姐们就是关心我们,没恶意。”

“她们是觉得我配不上你,觉得我高攀了。”李静说,声音里有掩饰不住的委屈。

王强没有否认。这在当时比任何言语都更让李静伤心。

最终,他们没有向李静的父母借钱,而是接受了王强父母的“资助”,条件是——房产证上只能写王强一个人的名字。

“反正你们是夫妻,写谁的名字都一样。”王霞说。

李静坚决不同意。为此,她和王强大吵一架,那是他们婚后第一次激烈的争吵。

“你到底是不是跟我一条心?”李静质问。

王强烦躁地抓了抓头发:“你非要这么想我也没办法。姐姐们说得对,这是我爸妈的钱,写我的名字天经地义。”

那一刻,李静感觉自己和王强之间裂开了一道鸿沟。

房子最终还是买了,写了王强一个人的名字。但从那天起,李静心里埋下了一根刺。

---

随后的岁月里,这样的刺越埋越多。

王霞的儿子上大学,王家人聚在一起商量凑钱。王强二话不说就掏了两万,那是他们攒着买车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