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讨债的父亲(第2页)

“三弟,我...我快撑不住了。”

电话那头的明浩沉默片刻,说:“二哥,你再坚持两天,我周末就回去,还带了两位老中医给爸瞧瞧。”

周末,明浩如约而至,带来了两位在当地小有名气的老中医。两位大夫轮流给王守义号脉,结束后在院子里低声交流了许久。

“令尊脉象弦滑有力,八十有三还能有此脉象,实属罕见。”较年长的大夫对兄弟俩说,“只是肝火旺盛,脾胃虚弱,确有些消渴症的迹象。”

“大夫,我爸这情况...到底是真糊涂还是...”明远欲言又止。

老中医捋了捋胡须,意味深长地说:“神昏与否,非脉象可断。然观其精气神,再活三年五载不成问题。”

这句话像一块巨石压在兄弟俩心上。三年五载——在父亲这般折磨下,怕是儿子们要先走一步了。

明浩自告奋勇接下照顾父亲的任务。这个家里最小的儿子,一向以乐观开朗著称。他先是陪着老爷子聊天,讲外面的新鲜事,父亲似乎也很受用,难得地露出了笑容。

然而到了晚上,同样的戏码再次上演。不睡觉,不停要小便,稍有不从就破口大骂。明浩试图用幽默化解,却招来更激烈的指责。

“你笑什么?是不是在心里笑话我?跟你那两个哥哥一样,都是不孝子!”

第二天夜里,明浩实在困得不行,靠在沙发上睡着了。突然,一阵猛烈的拍打惊醒了他——父亲正用尽全力拍打他的头。

“起来!我要换床睡!这床硌得慌!”

明浩迷迷糊糊地帮父亲换了床,刚躺下不久,同样的戏码又上演了。那一夜,明浩几乎没合眼,一个人坐在院子里,一支接一支地抽烟。

第二天清晨,明远回到老宅,看见满地的烟头和弟弟红肿的双眼,就知道老三也败下阵来。

“二哥,我才两天就受不了了,”明浩的声音沙哑,“我昨晚居然有那么一瞬间,真想...真想把枕头捂在爸脸上...”他说着,突然大哭起来,“我怎么会有这种念头?我还是人吗?”

明远抱住弟弟,泪水也夺眶而出。他完全理解那种感受,因为在无数个不眠之夜,同样的念头也曾在脑海中闪现过,随之而来的是铺天盖地的罪恶感。

兄弟俩平静下来后,坐在老宅的门槛上,望着院子里那棵老槐树发呆。那是父亲四十年前亲手种下的,如今已亭亭如盖。

“哥,你还记得小时候,爸带咱们去河边钓鱼吗?”明浩突然问。

明远点点头,怎么会忘记呢?那时的父亲笑容可掬,耐心教他们如何挂饵、甩竿。中午,一家人围坐在树荫下,分享母亲准备的简单午餐。父亲会把鸡蛋羹里的虾仁挑出来,分到三个儿子碗里。

那样温良谦让的父亲,到底去了哪里?

“妈就是被爸气死的。”明浩低声说,仿佛在陈述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

明远没有反驳。母亲去世前那段时间,确实经常打电话向他们哭诉父亲的变化。起初他们都不相信,直到亲眼目睹父亲如何对待母亲——无端指责、疑神疑鬼、日夜不休地折腾。母亲心脏病发作那天,正是因为父亲半夜非要吃城南的豆腐脑,母亲冒雨出去买,结果摔了一跤,再也没能醒来。

葬礼上,父亲哭得最伤心,口口声声说是自己害死了老伴。可不过一个月,他又变回了那个“恶魔”。

“二哥,漫长的伺候日子,该咋办呢?”明浩问出了明远最害怕的问题。

明远望着越来越密的雨幕,无言以对。

这时,屋里传来父亲的喊叫:“人都死哪儿去了?我要尿尿!”

兄弟俩对视一眼,明浩正要起身,明远拦住了他:“我去吧。你歇会儿,今天就回去。”

“那你呢?”

“我再想想办法,总不能让爸一个人。”

明远走进屋里,忽然注意到墙角那个老旧的书柜。那是父亲最珍爱的家具,里面整整齐齐排列着他收藏了几十年的书籍。明远记得,小时候父亲常从里面拿出《诗经》《论语》,教他们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