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中秋的月光

林静站在母亲家的客厅中央,感觉整个房间的空气都凝固了。

今天是中秋节,她特意带着儿子早早来到母亲家,想陪老人吃顿团圆饭。然而此刻,她精心准备的那些礼物——上等的金华火腿、进口水果、母亲最爱喝的杏仁露,还有那盒她特地跑到城西老字号订制的月饼,全都不见了踪影。

“妈,我昨天让小明送来的东西呢?”林静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

母亲张玉兰低着头,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嘴唇动了动,却没发出声音。

七岁的小侄子磊磊从阳台跑进来,天真无邪地插嘴:“姑姑,奶奶把你们送的东西让我妈妈送到我姥姥家去了!”

一瞬间,林静感觉血液直冲脑门,耳边嗡嗡作响。她看着母亲躲闪的眼神,心里像被什么尖锐的东西狠狠刺了一下。

“我、我先回去准备晚饭了。”林静匆匆说完,几乎是逃离了母亲的家。

回家的路上,秋风微凉,吹在她发烫的脸上。街道两旁商铺都挂起了灯笼,处处洋溢着团圆喜庆的气氛,更衬得她心中的凄凉。

她并非吝啬那些东西,而是无法理解,为何她特意为母亲准备的心意,会被如此轻易地、甚至不加说明地就转赠出去。这让她感觉自己的心意没有被珍视,情感上受到了忽视。

本来计划今晚陪母亲赏月,现在却只觉得心里膈应。她掏出手机,给母亲发了条短信:“妈,我身体不太舒服,今晚就不陪您赏月了。”

发送完毕,她关掉了手机。

---

林静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亲在她十岁那年因工伤去世,母亲一个人拉扯着她和弟弟林强长大。记忆中,母亲总是省吃俭用,把好的都留给他们姐弟。

她记得特别清楚,有一年中秋,母亲不知从哪弄来了一块月饼,她和弟弟眼巴巴地看着母亲把月饼切成四份。母亲只吃了一小口,就说自己不爱吃甜食,把剩下的都分给了他们。那时林静不懂事,真的以为母亲不喜欢,后来才明白那是母亲爱他们的方式。

长大后,林静勤奋好学,考上了大学,现在是一所中学的语文老师。弟弟林强则没那么爱读书,高中毕业就工作了,现在开了一家小超市,娶了超市里的收银员小娟。母亲一直和他们住在一起,直到三年前林静买了现在这套离母亲家不远的房子,本想接母亲同住,但母亲说舍不得老邻居,也怕给女儿添麻烦,执意独自住在老房子里。

林静对母亲有着深厚的感情,但也夹杂着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情绪。自从弟弟结婚后,母亲似乎把更多的关注都放在了弟弟一家身上。小侄子磊磊出生后,这种倾向更加明显。林静不止一次发现,她给母亲买的新衣服,转眼就穿在了弟媳小娟身上;她给母亲的营养品,也常常出现在弟弟家的茶几上。

每次问起,母亲总是轻描淡写地说:“我老了,用不着这些好东西,他们年轻人更需要。”

林静理解母亲对弟弟一家的照顾,但这次中秋礼物的事情,实在让她难以接受。这不是普通的礼物,这是中秋节的心意啊!怎么可以连说都不说一声就全部送走?

---

回到家,儿子小明正在书房写作业。听到开门声,他探出头来:“妈,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不是说晚上陪姥姥赏月吗?”

“有点不舒服,今晚就不去了。”林静勉强笑了笑,“你作业写完了吗?”

“马上就好。”小明察觉到了母亲情绪不对,但没有多问。

林静走进厨房,看着冰箱里准备好的食材,原本打算晚上和母亲一起做饭的,现在全都用不上了。她叹了口气,给自己倒了杯水,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发呆。

窗外的阳光渐渐柔和,中秋的午后总是带着一种特别的宁静和感伤。林静想起小时候,每到中秋,母亲都会在院子里摆上小桌子,放上月饼、水果和花生,等月亮升起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听母亲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那时生活虽不富裕,但母亲总能想方设法让节日充满仪式感。她会用红纸剪出漂亮的窗花,会用面粉自己做月饼,尽管馅料只是简单的红糖和芝麻,但那份香甜至今难忘。

是什么时候开始,中秋变得如此形式化了呢?林静想着。是自己长大了?还是母亲老了?

门铃声打断了她的思绪。小明跑去开门,是快递员送来了一束鲜花和一盒月饼,是丈夫王海从外地寄来的。王海是建筑工程师,常年在外地工作,只有节假日才能回家团聚。这次因为项目赶工,连中秋也不能回来。

“妈,是爸爸寄来的!”小明兴奋地把花和月饼拿到客厅。

林静接过花,里面有一张卡片:“静,中秋快乐。抱歉不能陪你们过节,项目结束后一定补上。替我向妈问好。爱你的海。”

看着丈夫熟悉的字迹,林静的眼眶有些湿润。她理解丈夫工作的不易,就像理解母亲对弟弟的偏爱一样。但这种理解,并不能完全消除心中的委屈和失落。

她给丈夫发了条信息表示感谢,然后把月饼交给小明:“放厨房吧,晚上我们简单吃点。”

“妈,你真的没事吗?”小明担心地问。

“没事,就是有点累。你去写作业吧,我休息一会儿。”

小明点点头,回了房间。林静躺在沙发上,闭上眼睛,却毫无睡意。她的思绪飘回了昨天,她精心挑选礼物时的情景。

那盒月饼是她特地跑到城南那家老字号订制的,因为母亲曾经说过,那家的月饼有她小时候的味道。火腿是她托朋友从浙江带来的,水果是她一大早去市场精心挑选的,饮料也是母亲最爱喝的牌子。她一样样准备好,再三嘱咐儿子小心送到姥姥家。

她想象着母亲收到礼物时开心的笑容,想象着中秋夜和母亲一起品尝这些美食的场景。然而现实却是,她连包装都没来得及看到,这些心意就被转送到了别处。

为什么?她真的想不明白。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做?

---

与此同时,张玉兰坐在老房子的客厅里,望着女儿匆匆离去的背影,心里像压了一块大石头般沉重。

磊磊还在不停地说着:“奶奶,姑姑是不是生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