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煌煌华夏

第四百八十六章 :放眼望去,全是敌人

 广州,陈府。

 夜幕下的大院很是静谧,仅有一间屋子里掌着灯,灯火通明,人影绰绰。

 屋子内坐下了很多人,什么岁数的都有,有年过半百的老人,也有二三十岁的青年,这这些人的脸上,无一例外都是严肃。

 陈福高坐在主位,其右手边还坐着一个老人,若是有南京来的便能一眼认出,这是当年做过一任吏部侍郎的吴山,陆远做吏部尚书的时候两人还搭过班子。

 南北两京政治协商会议结束后,南北两套政府班子合并,吴山就退了下去。

 “真是没想到,今天这件事连吴侍郎您的大驾都惊动了。”

 陈福高动手为吴山添茶,姿态很是谄媚奉承。

 后者呵呵一笑摇头:“老夫退下来也三四年了,福高这称呼不妥贴。”

 “是是是。”陈福高点头:“听说吴老雅号松亭,那下官冒昧,就唤一声松亭先生了。”

 “抬举了。”

 两人客气了几句,陈福高转而看向堂内众人,沉声言语:“今日诸君同聚陈某寒舍,为的都是一件事,那就是南印度,据陈某所知,再有三天,南印度的船就要出海了,第一批三艘船,五百人。”

 “才这么些?”

 “不是说为了印度的事,远东在全国招募了大几十万人吗。”

 众人议论纷纷,陈福高开口压下。

 “盗贼窃家还得先踩踩点,何况是窃国,五百人说多不多,说少不少,窃国肯定不够,不过窃据一个港口,打个前哨却是绰绰有余了,远东的陆鸣陈某和他打过几次交道。

 别看年轻,到底是龙生龙凤生凤,有他大哥言传身教的教诲,为人谨慎,心思缜密,精着呢。”

 “南印度的行动开始了,这件事,咱们必须得参与进去。”

 陈福高的话让在坐的人都点头,可也有年轻人站出来质疑:“吴公、陈关长,南印度的计划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咱们一定要参与,甚至不惜开罪远东,大家都知道,远东明面上是商会,是陆家的家业,可实际上,早就和咱们大明朝绑在了一起。

 当年国宪颁行,京师回南,朝廷裁撤了东厂和锦衣卫,这两套当年握在司礼监手中的情报机构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可谁都知道,全都被远东接了手。

 那些东厂番子、锦衣卫缇骑摇身一变从皇帝的鹰犬变成了陆太师的鹰犬,远东,不是咱们能得罪的,咱们今天聚在一起,是想从远东的嘴里抢食,这是要赌上身家性命的事,值吗。”

 “值不值,这事得松亭先生说。”陈福高看向吴山:“松亭先生,您老曾经做过吏部侍郎,久居中枢,您对印度的情况应该是最了解的,麻烦您说两句?”

 吴山点点头,而后看向众人开口。

 “诸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南印度商会吗?”

 众人皆摇头。

 “因为太师要北伐了。”

 “北伐?印度不是在南面吗,北伐和印度有什么关系。”

 “对啊,朝廷既然要北伐,精力难道不是应该在北面吗。”

 吴山抬手压住众人的疑问,继续说道:“太师要北伐,精力也确实都在北面,可朝廷的财政很艰难,为了这场北伐,太师已经赌上了国家的一切,再说明白点,太师,赌上了国运!

 赢了,我大明朝将在太师手中开辟一个超过贞观、开元的大盛世,甚至要比成祖粉饰的永乐盛世更辉煌数倍乃至数十倍。

 可要是输了,那么多年绷紧的财政就会彻底垮掉,所有攒下的矛盾都会爆出来,内阁会倒,国宪会废,太师也完了。

 可这场仗太师又不得不打,太师也是肉体凡胎,这千秋功业他拒绝不了,所以就有了南印度计划。

 印度现在有五个国家,分别是莫卧尔国、孟加拉国、马杜兰国、波利加国和尼婆罗国,老夫有一个故交在大都督府,据他说,太师曾经向大都督府透露过。

 印度如今,大概有七千万左右的丁口。”

 “多少?”

 堂内众人几乎在这一刻全部站了起来,无不例外的满面震惊。

 “吴老,这话能是真的吗?”

 “是啊,咱们大明朝才多少人,那些个番邦小国怎么可能有这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