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煌煌华夏

第二百一十五章:刻在嘉靖骨子里的恐惧(第3页)

  这句话很好理解,就是说给你皇帝治病熬药的御医是天底下最好的,你皇帝不需要再遍访天下名医了,就继续这般治疗下去吧,一定会康复的。

  这是内阁第一次如此团结,也是第一次冒天下之大不违行使封驳权,而出发点竟然是为了阻止皇帝治病!

  什么皇权、什么东厂、什么锦衣卫,在圣旨被内阁封驳的那一刻,朱厚照该有多绝望?

  在人生的最后三个月,朱厚照已经病到难以视朝,而最可笑的则是驾崩时的那道遗诏。

  在遗诏中,朱厚照是这么说的。

  “.之前诸事皆由朕而误非汝众人所能与也。”

  翻译过来就是都是朕自己作的,跟你们没关系,朕死的活该。

  明明阻拦皇帝看病的是杨廷和这些人,可到最后死的那一天,又成了朱厚照自己的过错。

  嘉靖极度怀疑这道遗诏的真实性。

  也是从此以后,嘉靖再不敢信任这些外臣,同时也深刻知道这些外臣的恐怖。

  他的自保手段就是躲。

  躲在幕后去操控这个天下。

  官员不是一个个体而是一个群体,是群体就不可能一条心,这就给了嘉靖幕后操控的机会。

  他同时扶持几个党派争权,这样自己就是永远安全的。

  但防来防去,嘉靖做梦也想到会防不住自己的枕边人。

  最宠爱的妃嫔王氏、曹氏竟然会指使宫女勒死自己!

  若非是这些个宫女慌乱之下将绳子打成死结,那嘉靖就成了大明朝第一个被宫女谋杀的皇帝,从此贻笑史书。

  当时司礼监对外的宣称是两个妃嫔为了争宠犯下此事,想着以此污蔑对方,但妃子为了争宠哪有杀皇帝的道理,把皇帝杀了还争谁的宠?

  总不能陪尸体睡觉去吧。

  嘉靖从此之后便从乾清宫搬进了西苑,孑然一人幽居,身边也不再用宫女只用太监。

  这些遭遇让嘉靖怕了,而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恐惧。

  嘉靖清楚的知道皇权已经衰弱了,所以自此之后嘉靖做的每一件事都恪守政治规矩,绝不会去想着掀桌子。

  因此黄锦的话在嘉靖看来只是对自己的安慰。

  如果皇权真那么璀璨,自己的皇兄就不会死了。

  在圣旨被封驳的那个时候,朱厚照那所谓想杀谁一道圣旨就可以的皇权呢?

  为什么朱厚照不把杨廷和这些人通通赐死?

  连圣旨都发不出去,都被封驳,还想杀谁杀谁?

  既然求医问药的圣旨可以封驳,那么赐死的圣旨同样可以封驳!

  那个时候,朱厚照根本没有证据证明杨廷和等人就是存心要害死他,同样无法证明御医给他的药里有毒,因为负责检测的御医也说是无毒,也说吃完能治病。

  就这么简单。

  不扯阴谋论的事,这些内容都是记载于《明武宗实录》之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反正嘉靖就特别担忧或者说惧怕这种事情的发生。

  封驳圣旨!

  这意味着在杨廷和那一时期,外廷的相权已经大过了皇权,这是不争的事实。

  黄锦说赐死陆远,罪名呢?证据呢?

  什么都没有,也只能拿干巴巴的皇权两字来做自我安慰了。

  在陆远还没有和江南完全割裂之前,嘉靖不希望看到整个江南合词封驳自己圣旨的那种场景出现。

  那个时候南北格局就会从政治对抗变成正面的军事对抗,只要南京方面能守住长江防线一年以上,北方糟糕的财政情况就无法继续维系边军体系,那么没了军饷的北军将会瞬间崩溃。

  南方又该扶持一个藩王来奉天靖难了。

  “唉。”

  脑子里想了许许多多,嘉靖最后叹出一口气来。

  世人都道皇帝好,可又有谁知道奉天殿那把龙椅有多么的难坐。

  自己身为九五至尊的皇帝,三十多年来所作的一切,无非也就是在不停的平衡中来稳定皇位罢了。

  个中滋味,大概也只有嘉靖自己知道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