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练兵亦练将(求首订)(第2页)
尔朱荣鉴于阳曲县的战略地位太过重要,长期在此部署一千精骑、一千精锐步兵,并且让堂弟尔朱世承以县尉之职统御。
申时初,新军已至县城西南方二十多里的石岭关。石岭关建在系舟山一处关隘垭口,它东靠小五台、西连官帽山,山势峻险,关隘雄壮。此关与西边的赤塘关一山两担、呈“犄角”之势。此两关军事地位相当,无论是南方攻北方、还是北方攻打南方,胜可并进,败可互应,堪称是太原北大门里最重要的两道小门。
大军没有入关休息,而是在关外择地扎营。这一次与对敌不同,地形又狭窄不平,卫铉便用“拢枪扎营法”布下六合行军大营。
此扎营法先用扎马枪、鹿角建一个方方正正的寨墙,以防骑兵冲营,再在内侧立一道涂满泥巴的木栅栏墙;木栅栏之后立有士兵驻守的哨塔、箭塔。里面的士兵营地一分为七,六边形也似的六个兵营将中军大营拱卫在中间。
待到中军大帐扎下,卫铉安排好七镇士兵驻地,已是申酉之交(17时左右),眼见时间还早,卫铉便在帐中思考新军的出路。
对于此军的未来,他也想过很多次。此军最大的难处并不是此后的训练,也不是军中缺少精良武器装备,而是供养困难——
尔朱荣势成之前,朝廷分担了尔朱军大部分开支,此后,朝廷未免养虎为患,便断了供给。而战后的河东北道四州一片狼藉,尔朱荣此时连原有的职业军都难养,哪有富余钱粮将新军打造成一支铁血雄师?
而尔朱氏盘踞朔、恒、肆、并四州,拥兵四五万(职业兵),看似如日中天、不可一世,但如果不能占据河东全境,那么时日一长,也只有败亡一途,其原因就是经济跟不上。
朝廷那些精明人也知道尔朱氏的劣势所在,于是他们在晋州平阳郡、北绛郡部署了重兵,沟通太原盆地和临汾盆地的雀鼠谷南端也加强了防御,同时也默许和纵容费也头牧子据汾州而自立,从而令当初的叛军、现在的尔朱荣无法南下占领富庶的临汾盆地、运城盆地。
尔朱荣平叛之时为了笼络军心,也默许士兵在并州一些地方烧杀劫掠、焚毁城镇。如今回头来看,这是一种饮鸩止渴的严重错误。并州军民现在也知道尔朱军是什么货色,因此采取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对尔朱军甚为反感,令尔朱军在并州举步维艰,而晋阳乡兵不愿加入尔朱荣为主导的新军,也有这方面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