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帝王怒(第2页)
听闻元雍此话,元融淡淡的说道:“北方的形势异常混乱,随时都有战争发生,而河东北道四州贫瘠落后,产出不高,尔朱天宝为了没有后顾之忧,储粮备战,何错之有?而你们这些文人就只会耍耍嘴皮子,岂能知晓军队的不容易?依我看……”
元雍因为和元融、元深比富,把家底全部公诸于众,现如今人人都说他富可敌国;每逢战争、天灾发生,朝中重臣就要他出钱帮朝廷度过难关。
不捐肯定是不行的,但是哪怕他一次捐出十多万石粮食,人们非但没有感恩,反而说他小气、反而说那只是九牛一毛,实不足道。最后弄得他焦头烂额、又气又恨,而这一切的源头就是因为元融当初要和他斗富,若没有此节,人们哪里知道他这么有钱?
元融这番话,分明就是老调重弹,接下来肯定又要他捐赠,他不待对方说完话,便怒火冲天的说道:“老夫就是一张嘴,怎么了?再者说了,我大魏这几年年年打内战,消耗巨大,而南梁又屯兵边境,随时向我大魏出兵,而凉州也有奏报上来,说今年雨水少,必有大旱发生。难道不用备战赈灾、难道不用花钱兴修水利开渠?”
道明理由,元雍气势更足,他指着元融的鼻子骂道:“除开那些大开支以后,你说说,你说说朝廷哪有粮钱给尔朱天宝?”
“你有啊。”元融冷然道:“谁都知道尔朱天宝变卖家才有能拉出几千大军,此后,他一直打仗、一直按制奖励和抚恤,哪有钱粮可用?人家一个外臣为了朝廷,尚且把家产变卖了,你作为元氏子弟、富可敌国的存在,难道不应该捐赠两三百万石粮食、难道不应该捐赠几万两黄金?”
元融和尔朱荣其实没有交集,之所以站在尔朱荣这边:首先是他特别不爽元雍,凡是元雍反对的,他就支持;凡是元雍支持的,他就反对,只要能够让元雍大出血,他就高兴。
其次,元融也是一名能征善战、颇有谋略的武将,他明白知道朝廷给予尔朱荣的钱粮实则是杯水车薪。如今的大魏王朝战乱四起,理当从重安抚尔朱荣及其麾下军队;只要朝廷没有亏待河东北道有功将士,尔朱荣便是心怀异心,企图发动叛乱,那也是大义有亏,其麾下将官多数不愿与他起兵。朝廷如果亏待了有功将士,那纯粹就是把河东北道将官、将士推入尔朱荣的怀抱之中。
正是基于以上两点,所以他特别喜欢硬怼元雍。
元雍和元融吵的正不可开交之时,胡太后咳嗽了几声,才让两人安静下来,不过两人虽然碍于太后面子不好争吵,可是对视的目光都是雷电交加,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态势。
胡太后纵然是大权独揽的存在,却也不想招惹处于暴躁状态、即将打起来的两人。她掠过两人,目光看向了正襟危坐的李神轨。
李神轨乃是李崇之子,他除了是武卫将军,还是给事黄门侍郎、中书舍人;而且他和父亲是同一类人,父子二人不但善于作战,而且善于治理地方,皆是战绩与政绩并重的人。尤为难得的是他们父子对朝廷忠心耿耿,极懂修身和臣子之道。
遇到大事之时,他比元雍、元融等人更加公正,也能拿出实实在在的良方,而不是无理取闹。于是开口问道:“李卿,不知道你对元刺史的奏疏有何看法?”
李神轨刚才碍于元雍和元融争吵不好说话,如今倒是能够发表自己看法了,他起身恭声道:“回太后,从元刺史奏明的情况来看,臣以为钱粮一定要给。”
“哦?为何?”胡太后看了一出滑稽戏,心情甚好;她正了正身子,一双凤眸也多了几分威势,再无方才的戏谑之色。
李神轨不敢看波涛汹涌的胡太后,目光下垂,行礼道:“启禀太后、至尊,臣以为元司空放才所言极有道理。这几年我朝风雨飘摇、内战不断,各路叛军非但对治下民生、军力造成极大破坏,也间接成了南梁的盟友。他们为南梁消耗了我朝大量钱粮,也牵制了我朝大量军队,尔朱大都督如今在北方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奠定了朝廷不可辱的威名。朝廷理当从重封赏,否则,会令人心寒,加剧了各地军队的不满,同时也让各地军队有了不遵朝廷号令的借口。所以臣以为我朝当以尔朱大都督为楷模,让大家看到朝廷功必赏、过必罚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