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图强思变(第2页)
至于新军斥候的水平,卫铉只能说差强人意、聊胜于无,这也是他以后需要重点打造的兵种。目前的话,唯有以量取胜,多派一些士兵充当“伪斥候”。
。。。。。。。
尔朱荣窥破费也头牧子计谋,索性将计就计,同样兵分二路。从两支大军的兵力来看,他亲自率领的一万五千名精锐为主攻大军。贺拔胜和尔朱弼率领的七千精兵为偏师,他们的职责便是拖住费也头弩支和刘征为首的两万四千名叛军,使其无法支援费也头牧子。等他击溃费也头牧子为首的三万大军之后,再一起收拾费也头弩支和刘征。
他目前兵力不如人,但是只要稳上一稳,叱列延庆留守大营的五千士兵、慕容绍宗接管隰城的三千士兵就能腾出手来助战。
驻守太原郡受阳县的尔朱彦伯兵力就更多了,他率领的两万多名精兵因为自己战略失当、战术失误,被居高临下的叛军死死压制在吕梁东麓的“大陵-文谷”一线;如今随着费也头牧子主动放弃西河郡隰城县以及战略要地虞城,使他散布在“太原盆地”西南部各处的兵力得到了释放,并且正在集结之中。
尔朱彦伯为首的大军不用两天时间,便能沿着文谷水源源不断的登上吕梁山。
正是因此,尔朱荣稳如泰山,并没有冒险与有条不紊南撤的费也头牧子硬碰硬。只是如此一来,压力都压在了贺拔胜和尔朱弼身上,毕竟他俩只有七千名精兵,而对方却有两万四。
贺拔胜和尔朱弼驻军于吕梁关帝山支脉龙王山\/西南麓,此地地势开阔、利于骑兵驰骋,而且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他俩率先一步占据此处,既能居高临下的俯视敌军,还像一座礁石堵住了费头也弩支和刘征南下北上西进的通道,更因为他俩全军皆骑的缘故,致使叛军回撤东方也不安全。
如今的叛军无论想要做什么、无论要走向何方,都要先行把他俩打败,否则的话,他俩率领的七千精骑随时都会变成一把匕首,直捅叛军心脏。
这番部署,自然是贺拔胜的功劳;尔朱弼只是一名战将、悍将,没那本事。尔朱荣之所以让他当副将,原因便是偏师里的三千名精兵是尔朱荣子弟兵,这些士兵打仗本事、忠诚令人无从挑剔,但是如果让一个没有战功、不能令他们信服的人来统御,就会变成最不稳定、最危险的存在。而贺拔胜恰好缺乏这些,于是尔朱荣让武艺高强、令子弟兵心服口服的尔朱弼前来辅助。
尔朱弼有一定的智商,但也不多,可是他比其他尔朱家子弟有自知之明,再加上贺拔胜又是尔朱荣很欣赏的人,便没有干涉对方的军事部署。
对方说停他就停,对方如果说打,那他就带着尔朱家子弟兵打。
跟这样的人共事,其实是一件相当愉快的事情,但沉重的压力却使身为主将的贺拔胜愉快不起来。
贺拔胜的确打过很多场战争,然而他以前都是奉命行事的战将,属于自己的作战思路和主张少之又少;如今骤然担任责任重大的偏师主帅,即将与三倍于己的敌军精锐战斗,他心中的压力一下子就上来了。
他知道堂堂正正的两军对决,靠的是实实在在的实力和兵力,在众多而强大的兵力之下,任何花里胡哨的东西都不管用,如果摆出阵式交战,他们必败。
正所谓穷则思变,强大的压力促使贺拔胜派人向卫铉求助,不过他担心卫铉见死不救。虽然尔朱弼一再安慰说卫铉必然来援,可他还是不太敢相信。因为此战以他为主,卫铉即便来援,那也是辅助性的存在。要是打赢了敌军,他贺拔胜当居首功,卫铉只是从功。
这种从功对卫铉无关紧要、可有可无,甚至还有可能用几千名新军将士的性命换取,所以对他没有一丝一毫的吸引力;要是参战且战败了,损失惨重的卫铉反而还要一起承担战败的后果。如此得不偿失,他能答应吗?
更何况卫铉此时的处境也不算好,他完全可以冠冕堂皇、理由充分的拒绝合作。
既如此,卫铉又有什么理由、又何必做那吃力不讨好的事儿?
尔朱弼为人纯粹,也没有那么多功利心;他觉得老丈人和女婿不分你我、不分彼此的一家人,老丈人的偏师如今遇到困难,作为女婿的卫铉一定会帮,可他说了,贺拔胜就是不信。
当然不是说贺拔胜功利心太强,而是当今世道的人都是自私自利、唯利是图,传统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等道德观危如累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