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卫铉牛死了(第2页)
大量耕牛和驽马、伤马进入百姓家,肯定对境内寺院牲口租赁行当造成巨大冲击,各大寺院不甘和愤怒也正常,并且气势汹汹的找卫家的麻烦,可是他们一打听到卫家由尔朱英娥当家,就灰溜溜的走了;只是他们是否就此放弃,目前还不得而知。
卫铉从战场上收集来的崩了口的武器装备,尔朱英娥只能堆在仓库里,但好在这些东西不会坏、不会死,请工匠来慢慢处理也无妨。
卫铉也在抓紧时间补充兵力;这一次尔朱荣直接向他放了话,不但要他把新军的战兵招满一万人,还要选出五千名精悍之士担任所谓的“辅兵”。
尔朱荣之所以有此决定:一是他十分看好卫铉,本来就打算把卫铉和尔朱天光培养尔朱家的两大领军人物,尤其是尔朱彦伯等人在汾州战役的窝囊表现,更加凸显出卫铉的有勇有谋,导致他这份心思比以前还要强烈。
二是朝廷明升暗降的册封,让尔朱荣在大势上、在大义上失去继续“都督四州军政”的大权,无论他再怎么愤怒、再怎么不甘心,都要把一部分权力移交出去。但是今天移交容易,以后想要使用或者收回,那就不好说了。而卫铉自己的女婿,所以他要把全力协助卫铉壮大,使其成为自己威慑内外、名符其实的得力干将。
他和尔朱天光、卫铉各率以后一支精锐大军,又有元天穆和尔朱家其他子弟的军队当臂助,定教朝廷谋划成空,最后还平白亏了个汾州。
此外还有一事,那就是新军是尔朱荣私自打造的军队,并不是朝廷授予的正式番号,也不知朝廷究竟是认同新军在汾州取得的战绩、还是出于分化离间之心,居然授予新军番号,赐名骁果军,即取“骁勇善战、忠诚果毅”之意,常驻上党。
乍一听骁果军这个名字,卫铉都麻了。他可知道史上的“骁果军”是干掉杨广的存在;难道朝廷预料尔朱荣要干掉太后和皇帝、所以赐名“骁果军”?不过虽是如此乱想,可是这个名字寓意不错、也很好听,况且又不能拒绝,也便从了。
他用之前的选兵之法,从汾州俘虏和降卒选出一部精锐,将骁果军扩到八千人;又从太原郡民间募集一千勇悍之士,使骁果军兵力达到九千人。
最后剩下的一千个战兵名额,卫铉准备到上党郡以后再行招募,以此法来消除当地人的部分排外之心,从而实现加速融合。
五千“辅兵”也在尔朱荣纵容之下,他能从俘虏降卒、民间青壮择优录用,只要按照战兵的标准加强训练,此军必然也是一支强悍的军队。
唯一的不足让卫铉格外上心的斥候军士兵,实在太难招了,这年代的识字率实在太低了,而识字、识图、善画三大难题,就把很多人关在斥候军的大门之外。如果再把身强体壮、武艺高强、应变力强、胆大心细等素质算进来的话,那么合格的人就更少了。
特别是识字、识图、善画这三大要点,要有几年、十几年的文化功底来支撑,并不说训练就训练出来的。卫铉几经思索,最终还是找到了一条捷径,那就是找道家。
道家走精英路线,成年男女多数都有一点文化功底,有的人还会武艺、能书善画、懂药理、风水学。虽然并州境内的多数道观都被摧毁了,可是道士们却都沦为苦工、劳役了。
卫铉以前自身难保,现如今因为“认贼作父”有了能力,且又有冠冕堂皇的理由,也该为道家出上一份力了。固然不能立刻把所有道士都解救出来,但是只要有人愿意从军、愿意当斥候或者辅兵,卫铉就能将他们的亲人、师长定为军人家属、军户,使其过上比较安稳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