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先两边后中间(第2页)
众人闻言,尽皆深以为然。大魏王朝虽然江河日下、摇摇欲坠,但“朝廷命官”这个招牌相当好使;同在大魏王朝和律令的框架之内,中枢和地方的各方势力都能谈,不至于兵戎相见。只要卫铉死死扣住“朝廷命官”这面旗帜,以后无论做什么,都能用朝廷名义压制上党军政官员、地方名门,即便是从重惩处不法之徒,那也是合情合理,也经得起朝廷和百姓、律法的考验。
冯氏虽然声势浩大,可他们似乎看错了卫铉,把他当成居功自傲、眼中容不下半颗沙子的轻狂少年,故而用避而不见、集训等手段激怒卫铉。就目前来看,冯氏明显是下了一步臭棋,种种举动不但激怒不了卫铉,反而是作茧自缚,无法收场。
“只不过我们也不能守株待兔。”卫铉目光看了看长史王佑、司马窦泰、主簿柳师道、录事参军事蔡俊,沉声说道:“我们出发之前,元刺史将上党一应账本副本给了我,郡府和各县的账本都分得十分清楚。窦司马,你明日拿账本去趟长子县、壶关县,与县令和县尉等官吏核对账目;蔡参军,你去查寄氏和乐阳二县。”
历朝历代的朝廷因为读书人少、交通不便、通讯不便等等天然缺陷;数量稀少的人才知道地方上的人异常排外,且又看到底层小官的俸禄连自己都养不活,他们自然不愿跑去举目无亲、随时可能丧命陌生之地担任小官小吏了。如此一来,便使朝廷命官在地方上覆盖面不足,朝廷不得不授予地方主官自聘佐官的权力。
大魏王朝郡级的主官分别是太守、都督、长史、司马、主簿,除了这五职务由朝廷任命以外,六曹等佐官、吏员皆由他们自行招募。
到了县这一级,县令手中的权力就更大了。县令之下有丞、尉、功曹、主簿,在这五个职务之中,只有县令一人由朝廷任命,另外四人以及吏员都是县令自行聘请、举荐,只要郡太守同意,县令所举荐的人即可走马上任。而县令举荐的对象要么是自己人、要么当地有点名望的人,然后组建成一个县的官僚体系;若是某个县令犯罪,那么整个县的官吏基本没有一人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