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定南北朝碧海思云

第160章 惊人本能


 处于长治盆地的上党郡和乡郡、襄垣地势极高,居高临下的俯视太原盆地、临汾盆地、晋城盆地、华北平原。荀子故而将之称为“韩之上地,方数百里完全富足而趋赵赵不能凝也,故秦夺之。”,纵横捭阖的张仪也说“上党(古上党)为天下脊”。 

 每年七、八、九月,三郡都是晴朗天气少,雨天和阴天特别多;究竟是锋面雨还是地形雨,那就不知而知了。 

 今天上午下了一场大暴雨,下午则是阴雨绵绵,时至酉时三刻,壶关城已是一片晦暗。 

 郡守府后院灯火如昼,人头攒动,仿佛是过年一般;尔朱英娥和元芷兰坐在正堂右边的偏堂之内,她在一张案几之前,夹着炖肉片往嘴里塞。 

 尔朱英娥早就从太原梗阳县出发了,可是她的队伍不但带来大量粮草物资、铁锭、牲口,还把卫铉从汾州战场缴获的武装装备尽数带了来。她在路上遇到大雨,行进速度十分缓慢。 

 王氏为首的“平山寺集团”在尔朱英娥装车的时候便知她要往上党运送物资,又听说有军队护送,立时按照王延业和卫铉在龙山城达成的协议,组建了一支声势浩大的商队,将赔偿补偿卫铉的十万匹细麻布、一万五千匹白缣、六十万石粮食、一万石动植物油、五千石食盐装车,然后跟在尔朱英娥的队伍后面。 

 尔朱英娥养在牧场的牛羊、战马被毒死干净,另有百多名奴仆被杀死,她抱着小羊羔哭得双眼都红肿了。待到卫铉查抄太原郡境的佛门,方才知道王氏和郭氏、羊氏、祁氏、温氏组建的“平山寺集团”所为,她对这些家族自然是深恶痛绝。然而得知背后的商队以及物资是“平山寺集团”赔偿补偿卫铉之物,也只好放慢速度,让堂兄尔朱兆一并护卫了。 

 尔朱英娥初担重任、初次为“将帅”,阿耶又不许尔朱兆出谋划策,一切都要她自己拿主意。她带着大队伍上走走停停,途中又逢大暴雨,直到今天未时初,方才抵达壶关城。 

 每经过一个险要之地,堂兄总是借着地形形貌恐吓她,轻飘飘的说“这里最容易设伏,一旦进入其中,必死无疑”;走到另外一个险要之地,又说类似的话,然后再说“如果我是敌军主将,一定根据地势部署伏兵,引你进入其中,将你杀得全军覆没。” 

 尔朱英娥问他“应该怎么办”?他总是面无表情的说“你自己看着办”。 

 如此一来,便让尔朱英娥走得胆战心惊、如履薄冰,速度也变得更加缓慢。 

 直到卫铉派出王佑和韩轨率领骁果军第一镇接应,她才松了一口气,大放宽心。进入壶关城以后,她只想好好睡一觉,于是连卫铉的面都不见,便心力交瘁的跑进郡守府后院洗漱,然后就睡在了浴桶里头,什么时候被侍女抬到床榻之上都不知道。 

 一刻前,尔朱英娥被饿醒,否则的话,她都不愿起来。 

 尔朱英娥吃了一大盘羊肉片、喝下两大碗白粥,打了几个饱嗝,这才放下手中的筷子、海碗;她手抚圆鼓鼓的肚皮、眯着双眼道:“阿姐做的饭菜太好吃了,可惜没有烤肉,不然,我还能吃下一两斤。” 

 别看元芷兰长着一脸不会做菜的脸,但是厨艺却是一绝。而尔朱英娥一路上的凄惨遭遇,她早就听卫铉说过了一点。 

 其实卫铉和尔朱兆一直有联系,还令乡郡和襄垣的司马加以关注,只不过卫铉心知尔朱荣是在磨练尔朱英娥,故而装作不知,不作理会。元芷兰担心尔朱英娥出事,多番询问妹妹缘何迟迟不至,卫铉这才透露了一些。 

 元芷兰知道妹妹特别喜欢肉食,可她吃了一路苦头,不宜吃油腻东西,便亲自下厨艺,炖了没有油的炖肉、熬了一锅没有油的白粥。 

 听了尔朱英娥的话,轻笑道:“阿英一路奔波,不宜吃油腻食物。” 

 说到这里,她忽然发现尔朱英娥双眼直勾勾的盯着案上的小铜鼎罐,想着里面还有未切的炖肉,立马起身拿起托盘,连盘带鼎的交给小酒窝:“收了。” 

 转而向满脸幽怨的尔朱英娥说道:“你已经吃得够多了,再吃伤身。” 

 尔朱英娥意犹未尽的把双眼从小酒窝手上的鼎罐拔出,悻悻的说道:“我只是觉得鼎罐的花纹好看。” 

 元芷兰和她一起长大,哪能不知她的心思?都懒得去拆穿了。 

 尔朱英娥拿起案上湿毛巾擦了擦嘴,问道:“阿姐,我们何时吃晚膳?” 

 元芷兰:“……” 

 迎着那静如止水的目光,尔朱英娥连忙解释:“我的意思是说,阿郎何时回来吃晚膳。” 

 “来到上党这么久,我和卫太守只吃过两顿饭。我也不清楚他什么时候回来。他每天都很忙碌,每天都在官署吃午膳晚膳。”元芷兰如实相告,接着又道:“九天之前,小酒窝向我传达卫太守的话:她说河间王元琛和长孙稚将军在河\/北惨败,五万羽林军和两万辅兵被叛军一举击溃,两人逃到洛阳时,只剩下他们自己的亲兵了。又说‘相州李刺史向上党求援,卫太守无暇他顾,让我无要事不要外出。’” 

 尔朱英娥还是第一次听到朝廷兵败的消息,难以置信的问道:“阿耶说羽林军能征善战、骁勇无比,其战力弱于大都督精兵,怎生败得这么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