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定南北朝碧海思云

第180章 战云密布(第2页)

 两人分开之后,元天穆来到官署查阅预备官员名册,他和幕僚属官耗费了了两个多时辰时间,找出了四十多身世清白的预备官员。 

 元天穆也不多想,直接以并州刺史名义起草一份公文,令这些预备官员调入卫铉麾下听用。 

 这一回,元天穆也不跟选中的预备官员叽叽歪歪了,令他们必须去上党听用,而不存在自愿不自愿;若是以各种理由拒绝、推辞,今后休想在河东北道有所作为。 

 此后又给卫铉发去一封急信,令卫铉今注多多关注河\/北战事,若是相州刺史李神请他出兵援助,只需出兵便是,无须向自己请命。同时也将朝廷送来的上党小行台印信一并送去, 

 尔朱荣回到大都督府,也开始准备巡视事宜,这次巡视,他决定带上自己的两个儿子,让他们在程途中增长见识。 

 。。。。。。。 

 翌日清晨,卫铉已在城外那座军营练兵。上党郡的各项事务如今已经慢慢步入正轨,政务也可以放一放了。而壶关城瓮城那座军营虽然能够容纳几万人,但是比起城外,城仙的地势实在太小、地面也太过平坦,在那里训练的话,将士们既施展不开,也不符合复杂的作战环境。 

 城外地势起伏、地面不平,却能让将士们适应作战环境。毕竟战场,不可能像校场那么平整,如果将士在外头多滚几回,日后也懂得如何规避危险。故而将骁果军移到城外。 

 一天的晨练结束,卫铉和一干将领进入中军大帐议事,守在帐中的骁果军长史王佑见到卫铉入座,立刻向卫铉行礼道:“李相州发来紧急军情来报,下官另外向信使问问了一些事情,从中得到一些军情上所没有写的事。” 

 “哦?”卫铉令众人入座,问道:“王长史且与大家详细说说。” 

 “下官遵命。”王佑应了一声,说道:“将军,贼军此时群龙无首,继承鲜于修礼大业的葛荣尚未掌控全军,从而导致叛军近日有三败:一败于元洪军、二败于广阳王元深军、三败于元洪和广阳王联军,累计起来,损兵三万余众。当然了,这里的损兵不是说尽数被诛杀在战场上,而是很多叛军士兵都当了逃兵。” 

 卫铉等人闻言,尽皆点头。 

 大家都是经达战争的人,都知道很多时候的所谓的“大破”和“全歼”,并不是把敌军士兵尽数杀光、俘虏干净,而是打败了敌军中军主力、击溃了敌军的军队,使敌军不再形成有规模的建制。而王佑所说的“损兵三万余众”,至少有一两万人成了逃兵和溃兵。如果叛军主将葛荣有能力、有威望,那么他在不久的将来又能把这些逃兵和溃兵募集到麾下,然后继续与朝廷军作战。 

 “元洪和广阳王联军连败敌军,士气高涨,抓紧时间扩充队伍、整顿待援。而葛荣暂时退回唐县,屯兵于朝阳城、望都城四周,另外拉丁征夫、扩充军队,把声势营造了出来。”王佑继续侃侃而谈。 

 “这种临时募集的乌合之众也就壮壮声势、吓唬吓唬对手罢了,一旦到了战场之上,几乎没有什么用处。”卫铉摇了摇头,接着叹息道:“只不过葛荣军为了求存,他们在二元联军和朝廷军压迫之下,接下来定能同仇敌忾、上下一心,再加上又有杜洛周助战、佐以新卒,二元联军要想继续获胜就难了,甚至,还有覆灭之险。” 

 众人深以为然,陷入困境的叛军人多势众,有决死之心,他们面对二元时,肯定是敢打敢战,而二元联军显然没有叛军那种背水一战的气魄。 

 这在气魄和气势上,二元联军便落了下风,更何况兵力也不如叛军多,若是打将起来,胜算极少。如今唯一的变数,就是朝廷军了,如果朝廷军来得及时,或许能够扭转乾坤,只是北讨大都督子雍拖拖沓沓,至今还没有抵达作战前线,所以大家都不太看好接下来的战争。 

 卫铉仔细想了一想,觉得朝廷的部署和任命挺神奇的。就算朝廷担心大将壮大成患,可羽林军毕竟是忠于朝廷的军队,打赢叛军后,想要收回主帅的军权其实相当容易。然而朝廷一错再错,手中明明有很多名将大将,最终居然以脱离军队多年的源子雍为主帅,难道吃的教训还不够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