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定南北朝碧海思云

第253章 赖着不走(第2页)

 一听人家有大好前程,即将前往富庶之地当太守,卫铉立刻绝了拉拢之心。转而说道:“贾兄当籍田丞,想必对农事很有心得了?” 

 “略知一些。贤弟也重视农事?”贾思勰生于世代务农的书香门第,祖祖辈辈都喜欢读书、学习,尤其重视和专注农业生产技术知识,故而对他影响极大。像他这样的家族,除了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农家子弟,怕是再也没有了。 

 这是因为会种田的人不一定会读书;能种田的,又不会总结得失,更不能将关要清楚表达于纸面……即便具备全部条件,还要有耐心、有智慧,更不能缺少动手的能力、不耻下问的求教之心。然而这样有大亲毅力的智者,有的是当大官的机会,怎么可能甘心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 

 “一个地方若无食可食,就会死人、会乱;我这个上党都督当然重视农牧、养殖了。只是种植庄稼、饲养牲畜家禽、水产养殖都要讲究水分、光照、气温、积肥、用料等等。而所有这些条件,光是想想都令人无从下手,但不知贾兄有没有与之相关的典籍文章?能否誊写一份给我?”卫铉拉拢不了贾思勰,只能求取他们家的一些经验了。 

 听到卫铉提及水分、光照、气温、积肥、用料,贾思勰大为欣喜,他毫不犹豫的说道:“有一些,回头我就寄给贤弟。” 

 “多谢贾兄。”卫铉目的达成,不再谈论农事,也没有贸然建议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 

 一方面贾思勰肯定有自己的人生规划,外人不能贸然干涉。否则便犯了交浅言深大忌。 

 另一方面,《齐民要术》乃是贾思勰的在官场失意以后,足足花了几十年工夫、走访无数地方、拜访无数老农才能写出来的鸿篇巨著。可他现在仕途畅通,不见得愿意醉心农事。若他无心此道,说了也没用。 

 至于目前,努力维系好这份关系就行了。 

 。。。。。。。 

 饭后送走贾思勰一行,卫铉和麾下将官来到大帐就座,向若干惠、刘朝说了朝廷安排,以及对自己的封赏。 

 其实除了卫铉本人以外,念贤、达奚武、尧雄、窦泰、蔡俊等将也各有封赏,只不过都是一些空有名分却无半点实权的武散官、勋。而在诸将这里,朝廷也动了心思,其所赐的散官、勋全部与中枢职务有关。比如说念贤的太子屯骑校尉、韩轨太子的步兵校尉都跟东宫有关,可是元诩哪来的太子? 

 二将在中枢一点根基都没有,如果信以为真,入朝赴任,根本就没有出头机会,甚至在京城生存都难。若中枢真有那么好、真的能够做到唯才是用,苏绰也不至于当了十多年的度支曹掌固了,他也不至于和李穆远来投奔卫铉了。 

 当然了,二将也不会离开卫铉。 

 “都什么时候了,朝廷居然还在玩心眼。真以为杜、葛二贼那般好打么?我倒是要看那任城王有何本事?”若干惠冷哼一声,不再理会朝廷的做法,转而说谈起了当下;只见他拱手道:“主公,旬月之间,二贼折兵十多余万,其嚣张气焰不复存在。依末将之见,二贼定然收拢兵马,屯于幽州、燕州南部;另外拉丁征夫、扩充队伍;至少也要把声势壮大起来。” 

 “临时拉来的壮丁也就壮声势、吓唬人而已,如果他们有用,我们也不会有今天了。”卫铉笑着摇了摇头:“不过杜洛周家底雄厚、械备精良,手上精兵应当还有八九万;要是再佐以新卒,确实有些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