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凡事预则立(第2页)
卫铉深以为然,示意韦孝宽继续往下说。
“第一、第二个地方已然安置妥当,无须再议。”韦孝宽说道:“第三是隐户、逃户。绝大多数隐户都是本地人,手中还有田地;他们之所以成为隐户,是为了逃免租赋、躲避徭役,这才贿赂本地官员,让官员把他们姓名从官籍上抹除。逃户往往则是因天灾人祸逃离本籍、前来避祸的人,这类人是没有田地的。”
“隐户、逃户虽然有区别,末将说的也不是绝对,但是他们在当地都有生存方式了,无须官府太过操心。对于前者,官府只要重新归籍即可;对于后者,当地官府可按制就地编户、分田地。”
一些人首次知道隐户、逃户的区别。而有田有地隐户的手段,更是让他们大开眼界。
“除开一、二、三,只剩后三者的九万余众了。”卫铉看了韦孝宽一眼,问道:“后三者,又有什么说道?”
韦孝宽道:“第四是来自相州、河内的匠户,自然要优先编入壶关县了;而缴自冯氏的良田又有很多,只要如数分发下去,农时即可耕种。他们也许没有粮食,可是工匠能够立刻上工;其家小也有一定手艺,能帮元娘子(元芷兰)做些简单活计。若是以粮食来发放薪资,一家老少的生计不仅不成问题,甚至还有节余。即便老少要适应新家、看护田地,凭工匠的能力也能养活一家子。”
卫铉点了点头:“依你所言,接着说。”
“第五是匪类及其家眷,人数约有四万六千,按一户五人算,则是九千二百户。他们所带来的难题,主公丢给长平和安平二郡便是。长平郡领玄氏、高平二县;安平郡领端氏、濩泽二县。主公可让四县各领两千三百户匪类。之后安置到县内各乡、党。”
韦孝宽本来说得好好的,脸上也是温文尔雅、文质彬彬表情,可是当他说到最后,竟然露出一抹阴森森的、瘆人的笑容:“那些匪类在上党、乡郡、襄垣作案多年,早已不容于三郡各县,主公将他们安置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他们求之不得。然而土生土长的乡党人,异常排外;便是外来官员也奈何不得他们,更何况是这些匪类?”
“如此一来,压力就到二郡、四县、各乡党的官吏身上,如他们顺应本地百姓意志,安置不好那些匪类,主公可收拾他们。如安置好了,却又引发当地百姓暴\/动,主公还是能够收拾他们。如强行逼迫当地让出田地,主公依旧能够收拾他们。”
“主公收拾他们之后,再把他们的田地分给匪类,匪类满意了,继而承主公之恩;当地百姓也满意了,也承主公之情。”
听到最后,许多人心底陡然升起一股寒意。
这小子,实在太狠、太阴险了。
斛律光彻骨生寒,他吸抽了一口气,挠了挠不知为何突然发痒的脖子,问道:“若官吏联合百姓弄死本该安置到当地的匪类,又当如何?”
韦孝宽用力一挥手,霸气凛然的说道:“明月,匪类本就罪该万死,便是死了,那也是死有余辜;主公给予没有加以追究,并且给予悔过自新的机会,已是莫大恩惠。若他们的死能够让主公清理庸官、执掌二郡,那也是罪有应得、死得其所。”
一时间,大帐内静若死水,针落可闻。
而后,众人都把目光看向卫铉。
卫铉如聆天籁之音、频频点头。虽然他知道老子说过“治大国若烹小鲜”,虽然知道先贤、名臣都说治理天下要小心翼翼的使用主料、佐料,然后再如履薄冰的控制火候,但不适合现在的他;他必须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拿下二郡,之后再以自己理念治理地方,将民心牢牢控制在手;若是慢腾腾的,大魏都亡了。
正是基于此见,卫铉相当认可韦孝宽这番论调。
“主公,韦将军所言极是。”王思政并不是没有思想的应声虫,实际也有类似想法。
“匪类一事,交由你们二人。你二人明天清晨抄近道回上党。”卫铉下了定论,又说道:“只要能够让我们‘折服’二郡官员,你二人都能放手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