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定南北朝碧海思云

第270章 生死考验(第2页)

 “……”元季聪、元明玉闻言无语:差点明说元彝是一个固执的憨包了,不过她们仔细想想元彝的为人,卫铉还真没有冤枉他。 

 “卿之所言,诚为正理。”胡太后默然片刻,抬眸看向卫铉,突发其想的说道:“朕若任命卫卿为大都督,统御河北全军,不知卫卿能否歼灭二贼?” 

 卫铉默默的回想着自己此时的能力,并没有立刻给出答复。胡太后看得微微一怔,她本以为对方要说“臣愿为陛下效劳”,不料卫铉却沉默了。 

 “怎么?难道卫卿不愿意么?”胡太后的静若止水、不动声色的望着他,纤纤玉指却轻轻地叩着桌面,似乎在思考什么。 

 卫铉眼角余光突然发现站在胡太后身后一侧的元季聪有异,她身子微微一缩,双手攥紧又松,顿时心头一动,连忙起身向胡太后深施一礼,如实道:“陛下,臣本该俯首听从。但是此役过于重大。而臣才疏学浅、年轻识浅,无法精准调度百里之外其他军队。因此,臣委实不敢领命,只能有负陛下之恩。” 

 “朕觉得卫卿在河北打得非常精彩啊!古之名将也不过如此,如今为何这么说?”胡太后如花美靥露出了一抹笑容。 

 “陛下,河北战役的结果的确比较精彩,然而臣在打仗过程中的部署却是一塌糊涂。臣此刻回想起来,都后怕不已。”卫铉言罢,随即自揭其丑,将自己在河北战场的部署、犯下的过失原原本本的说了一遍。 

 “卫卿再次让朕刮目相看了。坐下吧。”胡太后也是知兵之人,听完卫铉一一表述,果真发现他很多时候都显得手忙脚乱,“白白送给”敌人很多良机,只是敌军将领似乎为他凶悍霸道的用兵方式吓坏了,每次都没有抓住足以击溃卫铉的大好契机。如此说来,卫铉确实尚未具备此能,不过他善于总结得失、坦然面对自身缺点的踏实之风,令胡太后十分欣赏。 

 “谢陛下。”卫铉重新入座。 

 事情至此,一旁的元季聪绷紧的削肩悄悄放松下来,她才惊觉自己竟然帮助卫铉吓出了一身冷汗。 

 元季聪虽然只有十七岁,可她毕竟是太后贴身女宫,非常了解太后多疑和谨慎的秉性,太后方才那句“若任命卫卿为大都督,统御河北全军”,肯定只是一次考验,卫铉如果稍有不慎,便给自己招来杀身大祸。 

 胡太后见卫铉坐下,双眸露出丝丝满意神色,刚才确实是一次考验;她想用卫铉,又怕不可控;既想把卫铉调入京城调教,又怕尔朱荣无人可制。若是让他留在上党吧,又怕他们始终是一路人,合伙欺瞒自己。 

 如今看来,卫铉固然有权利上的追求,为人却很坦诚、懂分寸,知道什么该追求、知道什么不该追求,这样的用来也放心。一旦把他培养成地位足以媲美尔朱荣的股肱之臣,两人定然因为种种原因渐行渐远。 

 至于所谓的同气连枝的姻亲,她早就不信了。 

 接下来,胡太后又问起了建州事件。这本来是会见卫铉首要之事,然而战报使它变得不再重要。 

 卫铉按之前定下的方案,将罪责推到长平太守刘克及其属官幕僚身上,原本打算说刘克等人“畏罪自杀”,然而他和王佑等人几经研究探讨,觉得这种说法会显得城腑卫铉太深,容易惹来胡太后警惕,故而改为鲁莽的持剑处死。 

 胡太后若是没有之前的考验,或许勃然大怒。可考验通过了不说,卫铉又在河北战场出个良策,况且卫铉又是按照元诩授予的权力杀了蔑视皇权的人,也就不计较他是否逾制了。 

 略一踌躇,胡太后吩咐道:“长平郡和安平郡划入上党行台,归你管辖,那么你就近看好安平太守张庆、泰宁郡太守高德正,凡有不正之风,及时上报于朕。” 

 “臣遵旨。”卫铉不知张庆、高德正是何来路,因何惹来胡太后敌意,可胡太后既然让他去监视这二人,说明她把自己当成“自家人”对待了,这也方便自己日后行事。 

 那两人究竟何方神圣,回去调查便是。 

 胡太后站起身来,向元季聪道:“季聪,朕要召集大臣来此商议出兵、议定三军统帅,你带卫卿前往府库领取今日之赏物,亲自带人送往鸿胪寺驿馆。” 

 “臣遵命。” 

 “臣谢过陛下。” 

 元季聪、卫铉深施一礼,退出偏殿。 

 胡太后望着两人背影,心中忽然产生了一个念头。但河北战事才是重之中重,只好压下此事不表,令元明玉派人召集文武重臣前来议事。 

 。。。。。。。。 

 皇宫大内分为皇城、宫城,南方的皇城是一部分重要官署的聚焦之地,其北的宫城是帝王生活与听政的地方。宫城是典型的三朝五门格局,三大宫殿群落里的主殿太极殿、显阳殿、宣光殿自南向北、同处一条中轴线上,分别对应外朝、治朝、燕朝。而府库就在太极殿东北角、显阳殿正东方。 

 魏朝的一斤有十六两,千两黄金折算成斤,便是六十二斤半,三口装着金子的箱子占用的体积并不多,关键是千匹锦缎比较占地方。卫铉和元季聪领完赏赐,足足装满三辆栈车。(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