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定南北朝碧海思云

第273章 太后图卫铉(第2页)

 卫铉拿起茶壶给元诞添了茶,又为自己斟了一盏,而后放下茶壶作了开场白:“卫某身为武人,说话的方式一向直来直去。” 

 “元某也喜欢直来直去。”元诞欠了欠身,道:“元某认为拐弯抹角不利于解决问题,也体现不出诚意。” 

 主客二人一引一接,把话题引入正题。 

 “卫某明白新阳伯来意。新阳伯应该明白建州发生什么。”卫铉沉吟片刻,向元诞说道:“建州乃是京城屏障,有拱卫京畿之责,想来这就是陛下令最信任的高阳王子嗣坐镇该要地之因,然而元伏陀竟有不轨之心,打着高阳王的旗号勾连地方要员。卫某要是将此事公诸于众,并且将罪证交给陛下,控诉高阳王企图谋朝篡位,暗中指使子弟蓄养死忠势力。新阳伯认为曾经被最信任之人背叛过的陛下会如何?” 

 元诞听到最后这一句,顿时面如土色、汗水涔涔。他明白胡太后曾经“最信任之人”是元乂。 

 元乂是胡太后妹丈,胡太后看重这种特殊关系,不断给他升职加爵,使其既涉政务又掌禁军,虽毫无功业,却在瞬间成为最显赫人物。可他和刘腾却在元诩默许之下,悍然发动宣光政变,他们不但软禁胡太后长达数年之久,同时也是导致大魏王朝由盛转衰的罪魁祸首。 

 受害的胡太后被几个最信任的人联手背叛过,心灵创伤之深重不言而喻。若她得知如今最信任的、权势最大的高阳王又在图谋不轨,且又有元伏陀的信函加以佐证;一定是新仇旧恨涌上心头,然后疯狂屠杀高阳王一脉。 

 想到这里,元诞这才意识到事态比父亲之所说之所想还要严重无数倍。他抬起头来,颤声道:“河东公不会真的这么做吧?” 

 “卫某没有与高阳王为敌之心,如果卫某想用高阳王荣耀、阖府老少性命作为晋升之阶,昨天也不会登门拜访,而是带着一应物件入宫见驾。”卫铉言罢,又满脸“诚挚”的恐吓道:“今日朝会结束,陛下在成武殿接见卫某。陛下说了些令卫某感激至深之言。” 

 元诞更加惶恐,颤颤微微的问道:“不知是……?” 

 卫铉避而不答,意味深长道:“新阳伯,难道你不觉得高阳王之地位与元乂很像吗?” 

 实际上,卫铉什么都没有说,元雍也不敢拿这种事去问胡太后,便是他问了,然后一起入宫对质,卫铉也能把所谓的“感激至深之言”引往他处。但是现在前后一结合,而元诞又把这些话带回高阳王府,面临艰难困境的元雍一定往不好的一面想。 

 元诞后背都湿透了,他忽然起身向卫铉跪倒,重重的磕了三个响头,万分感激道:“蒙河东公之恩,高阳王一脉得以逃脱大难,无论河东公有何要求,元某都能代家主应允。” 

 元诞知道卫铉可以利用胡太后这把无坚不摧的利刃弄死高阳王一脉,然而他却没有这么做,可见卫铉必有所求,甚至所求乃大。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如果卫铉没有一点条件,他和父亲反而不会安心了。 

 卫铉等的就是这句话,上前将行大礼的元诞扶起,然后说道:“建州出了这些事,富庶的长平和安平又划入上党行台,州府似乎没有必要存在了。至于积贫积弱、‘人人嫌弃’的高都郡与泰宁郡,上党行台愿意‘遥遥’治理。” 

 元诞一下子愣在当场,以一种不可思议的目光看着卫铉。 

 卫铉还以为自己的条件开得太高,目光看了他一眼,问道:“如何?” 

 元诞回过神来,他原以为卫铉狮子大开口,狠狠地宰上一刀,没想到要求就这么小小一点。其胃口也未免太小了吧? 

 他拱了拱手,一本正经的说道:“此事虽然难办,不过家父定然全力促成。” 

 “相信此事难不住高阳王。”卫铉欣然一笑,令那亲兵队主入内,接过木匣交给元诞:“高阳王要的特产全部都在里面。” 

 “多谢河东公。”元诞接过木匣,他也不知卫铉是否有所保留,但是此刻只能选择相信。他为了防止卫铉等到不耐烦,将或许保留的东西交给胡太后,于是告辞离开,准备回家告诉父亲,让父亲促成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