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定南北朝碧海思云

第284章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第2页)

 “扶风王未雨绸缪非常有必要,”崔秉缓缓的建议道:“历年以来,朝廷欠饷严重;只是想不到连羽林军也欠了。依我之见,扶风王最好入宫觐见陛下,详细陈明利害关系,方便这笔钱能尽快调拨、全数到位。若是依靠尚书省,怕是相当困难。” 

 “崔公所言极是,却是我找错了地方。”元孚忧忧心忡忡的点了点头。 

 他不像朝堂那些大臣一味报喜不忧喜,他早就清楚魏朝的军制、吏治、官制、体制通通出了问题。不过那三十万贯是非要不可的,有没有这笔钱,将直接决定能不能打仗、能不能打赢。 

 魏朝初期的军制主要是兵民合一,战时为兵,闲时为农为牧。这种制度逐渐演变为世兵制,即战士逐渐变成了职业兵,世代都必须参军,从而使之形成了军户。而孝文帝在太和九年(485年)颁布的均田令,更是一项伟大的创举,它对巩固江山统治、恢复和发展农牧生产、军户的向心功均有积极作用。 

 可是到了现在,全民皆兵军制和均田制已经不能施行了。主要原因在于宣光政变以来,魏朝战事频频、兵役繁重,迫使战争地带的百姓不得不远离土地,沦为流民。再加上中原地带土地兼并严重,导致失去土地的百姓越来越多。最终使得百姓不愿远赴他乡戍卫,甚至以充当士兵为耻。 

 此等情况之下,如果再有人登高一呼,那些食不裹腹、衣不蔽体的各地流民定然纷纷附从,一起进攻当地官府、洗劫和屠杀当地比较稳定的百姓人家。 

 想到这里,元孚站了起来,向崔秉说道:“崔公,我这便入宫觐见陛下,不管结果如何,我都会派人崔公。” 

 “我父子回府静候扶风王佳音。”崔秉起身一礼,与儿子崔叔彦告辞离开。 

 元孚目光看向元叔哲,终于想到自己还不知对方此行的目的呢,于是开口问道:“叔哲,你来找我,是想随军出征么?” 

 元孚清廉贤明,长于政务、精通律法、喜欢礼乐;他打仗的本事其实不行,甚至没有什么战绩。胡太后之所以任命他为北道副都督,无非就是吸取了元琛和长孙稚、元融和源子雍的失败教训;如果正副都督的军事水平相当,反而容易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