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定南北朝碧海思云

第295章 皇宫变故(第2页)

 元诩听罢,沉吟道:“外怜之意是……?” 

 “胡将军终究是胡家人,而且看他慌不择路、落荒而逃的模样,显然没有把造信者、传信者的尸首处理好,也没有做好扫尾之事,同时也不是什么打死都不开口的忠臣烈士。一旦事情败露,他定然会出卖至尊,这就是我取来诏书的根本原因。”潘外怜默然片刻,又说道:“不过他有句话说得好:‘为了至尊大业,有些牺牲在所难免’。” 

 元诩若有所悟,说道:“外怜是说让人将发生的一切摁到他的头上?以此换取自由出入之便?” 

 “是。”潘外怜点了点头,道:“我觉得我出面最适合。” 

 “就依外怜之言。”元诩想了想,忧心忡忡的说道:“朕就怕他把暗影供出来。” 

 “一个待死之人说的话,又有几分可信?”潘外怜顿了顿,说道:“我会用身份之利,事先向陛下道出几名死士。” 

 “也好。”元诩道:“接下来由我一人面对好了,你也退下吧。” 

 “喏。”潘外怜应声而退。 

 。。。。。。。 

 不时

,胡太后和六名大臣来到偏殿。元诩连忙起身行礼道:“孩儿拜见阿娘。” 

 “老妇受不得至尊之礼。”胡太后目光扫向元诩。元诩的城府倒是越来越深了,他做了那等事儿、对自己恨之入骨,居然还能做出平静、茫然的模样。 

 “臣见过至尊。”元雍等人都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见胡太后一到就怼了上去,便以行礼的方式缓解。 

 “诸位臣公免礼。请坐请坐。”元诩热情的说道。 

 “谢至尊。”众臣见胡太后、元诩入座,这才坐下。 

 元诩故作不知的率先问道:“阿娘、诸位因何来此?” 

 胡太后已经派人追查,但此时尚未得到证据,耐下性子反问道:“如今国事艰难,至尊为何热衷册封异姓王?” 

 她所说的内容就是元诩上次让谷会、绍达送出的承诺。 

 “阿娘,朝廷所虑者,乃是雍州万俟丑奴、莫折念生,河北杜洛周、葛荣。彼等四贼经过数年发展壮大、广纳地方军民;人口日渐增高、兵锋愈加强盛。我大魏虽为天下正统,但南有南梁虎视眈眈、待机而动。朝廷因此才不敢全动平叛,致使四贼日渐势大,儿臣所言可对?”元诩所说这些,很多人都知道,也是很基本之事,可内忧外患的现状恰恰是魏朝进退维谷的关键。 

 胡太后点点头,面无表情的说道:“至尊所言,也不无道理,但不知至尊有何破局妙计?” 

 元诩见胡太后没有问责,而是摆起了道理,心头暗自松了口气,拱手道:“昔日秦朝强盛,不可一世,可它仍旧被各路诸侯推翻。楚后怀王熊心为了推翻暴秦,与诸侯约定‘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诸侯纷纷用命。今四贼强盛,朝廷疲惫,朝廷何不仿效楚后怀王、何不做出‘只要先破四贼之一,可授异姓王’之约定?有此一诺,何愁天下都督、将军、刺史、太守不尽力?” 

 “楚后怀王的结果又是如何?”元诩与胡太后讲史、论政实在太嫩了。她目光闪过一抹厉色,冷笑一声道:“朕来告诉你:借楚后怀王名义壮大的项羽,后来不愿继续听命楚后怀王,向诸将表示怀王乃是项氏所立,灭秦定天下的功劳在于他项羽与将士,与怀王没有半点关系,最终逼迫怀王迁郴县;项羽随即又暗使英布派人将怀王弑于郴城穷泉傍。” 

 胡太后看了他一眼,又道:“我朝前期为了夺取天下,对人才、对门第的需求极大,为了让他们全力支持魏朝,太祖道武皇帝(拓跋珪)在天赐元年九月(404年)一口气册封十多个异姓王、几百郡公县侯……但随着天下趋于太平,弊端也显现出来,其后历朝皇帝为了剪除隐患,不知做了多少努力、多少博弈。现如今,至尊竟然要在艰难之时走回头路,莫非真想当楚后怀王不成?” 

 “阿娘。先祖所定之制也是为了我大魏能够更好延续,然而我大魏王朝如今风雨飘摇,除了万俟丑奴、莫折念生、杜洛周、葛荣四贼以外,朝中和地方诸多要员也是狼子野心。”胡太后气场太大,元诩不敢与之对视,硬着头皮垂眸道:“朝廷若是不思变通、抱残守缺,只能眼睁睁看着大好江山步步衰弱、眼睁睁看着大好江山被乱臣贼子瓜分,与大好江山比,区区几个异姓王又算得了什么?还请阿娘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