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定南北朝碧海思云

第321章 卫铉当媒婆(第3页)

 “谨慎是好事。等韩司长回来再说此事。”卫铉欣然一笑,又道:“韩司长回来以后,就让裁撤下来的人去修路,在‘以工代赈’的同时,消磨他们的野性。军政双方,都要重视起来。” 

 “喏。”众人应命。 

 接着,众人又议论起繁琐细小、却事关根本的政务。 

 卫铉在京城的时候,天天参朝,他发现朝堂要员在提出问题之时,多数只会提问题,并没有开出“对症下药的药方”。而上党行台官员在他影响之下,显得十分务实;他们不光提出问题,而且还会附上解决方案;甚至有人在提问题、献方案之后,还核算了成本。 

 这些表现、这种务实之风,无论是对也好、错也罢,卫铉都是加以褒奖和鼓励,若他们像朝堂要员那般只会挑毛病,却不办实事,那才叫他厌恶了呢。 

 上党七郡是他的基本盘,北上党三郡是核心中的核心。但是卫铉也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是包括七郡的南北两大富饶的盆地、七十多万人口,若是严查隐户、黑\/户,怕是有百万人,而长在太行山的各种珍贵药材果子、生在太行山的动物皮毛也能成为上党行台财政之源。另外还有很多很多石炭(煤)、铁矿,只要开发出几个矿藏,且手上拥有足够工匠,武器装备全部不用愁。 

 劣势也很明显,最为显著的是人才。军队人才倒是不愁,他早已在书信上和念贤等人商议过,今年要把一批行动不受影响的伤残将士甄选出来,然后分置七郡各县各乡,由他们负责训练县级、乡级武装;而主管治安的县尉今后主管治安,不像现在这般管理军队。 

 关键还是中低层治理人才少得可怜;而上党“速成班”学子也少,根本跟不上他扩张步伐,就算他现在把全部学子派出,也不够南上党四郡消化。 

 能工巧匠也没有多少,从而导致立在煤炭、铁矿之上的上党行台无法将之开发出来,更别说是打造成武器装备了。 

 但人才不是一年一收的庄稼,此事再急,也急不来。不过上党既然没有中低层治理人才,急切之间又培养不出来,那他也只能从其他地方引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