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定南北朝碧海思云

第329章 一步到位(第2页)

 “卑职遵命、末将遵命。”五人肃然应命。 

 行台军政官员受卫铉影响严重,他们已经习惯和喜欢这种带着霸道的行事作风,既不想跟贪官污吏“打太极”,也不想在不法之辈身上浪费时间。只要你是贪官污吏,他们就会拿下。 

 总之就是一句话,上党行台不怕逼反贪官污吏、不法将校,但是他们却承担受不起造反的后果。 

 “昂之、嘉之,你二人也去。”卫铉在与裴昂之、陈嘉之接触中,发现两人都是难得的政务人才,此番正是他们历练的最佳时机。而陈元康、赵彦深军政两得,大局观远胜二人。 

 “卑职遵命。”裴昂之、陈嘉之抱拳应命。 

 “长猷、彦深,你二人随念司马、段长史掌管骁果军军纪军务。”王佑和陈元康、赵彦深、裴昂之、陈嘉之是卫铉的私人幕僚,但是卫铉这里也没有什么大事,如果老是放在身边的话,那是对人才的浪费。况且经此安排后,陈元康、赵彦深都是在壶关城,若有什么事,随时都能叫回来商议, 

 “卑职遵命。”陈元康、赵彦深应命。

 再商议了一些具体细节之后,卫铉见众人不再说话,问道:“诸位可还有其他疑问?” 

 “主公,卑职\/末将暂无疑问。”众人摇了摇头,此前的贪官污吏给大家留下一个烂摊子,然而处理好一个问题,又会扯出一堆问题。所以当务之急是把旧账、烂账处理干净,之后才能及其他,若是连眉睫之火都没有扑灭,哪来的以后? 

 “那就散了吧!贾工曹留下。”卫铉挥了挥手,宣布这次高层会议结束,接下来,众人只需要各司其职,按照议定的步骤一步一步执行便可。 

 待众人退下,卫铉向贾琛问道:“荫城铁矿如今怎样了?” 

 上党产煤铁,古来有之。位于上党盆地南缘的荫城周边的煤铁资源十分丰富。而荫城的形成就是源于上党煤铁的历史。早在夏商周时,人们就开始挖煤冶铁了;春秋时期,冶铁技术娴熟,就已经有了铁器制作工艺;战国则是正式拥有了铁业生产,据《左传》所记,长平之战的双方军队铁剑就在当地所造。至汉朝,荫城已成为上党的冶铁中心,并且设有铁官。而荫城几乎成为上党铁货的代名词,周边村庄家家有铁炉,人人会打铁。 

 荫城铁矿也是上党行台唯一一座大规模开采的铁矿,卫铉对此寄予厚望。倒不是因为它储量大、易开采,而是这个铁矿的品质极高,好像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稀有成分。比如说荫城铁打造出来铁锅、炖器、盛器,里边盛水不锈,外面遇潮不腐烂,用得越久,它会变得越来越黑亮。而荫城铁打造的武器和铁铠都是上品,远非其他地方产出的武器能及。 

 “荫城铁矿现有三千人做工,人手不是很足,主公若想多产生铁、熟铁,还需加派人手,最好再来三千。”贾琛答道。 

 卫铉毫不犹豫的说道:“不是还有裁汰下来的河北勇士么?再从其中引入三千人。” 

 工曹兵器作坊建成以后,已经开始用荫城铁锻造兵器,除了刀、枪头、矛头、箭矢、斧子之外,还制作铠甲,考虑到人手不断扩大,卫铉有信心在年底自给自足。而且他还向私人铁匠铺子下订单了,让他们也帮着生产武器。 

 他现在拥有不计其数的铜钱铜锭、金银珠宝,但是这里商业还很落后,交通也不方便,无法从外面换来大量粮食和丝绸、麻布等实用之物。如今用这些吃不了、穿不了的东西换来武器装备,那是再划算不过的了。 

 交待完毕,让贾琛下去自行安排。 

 这也是身为上位者应该做的事情,大战略大方向由他来考虑,而麾下文武则围绕大方针处理细节问题。 

 卫铉眼见时间离晌午还早,起身前往自己的官房观看魏朝建国以来的文献。 

 一般而言,这类记载纪要的文献枯燥乏味,远远不如史书古籍、诗词歌赋精彩有趣,但是想要治理好一个地方,不了解实际情况是不行的,而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也能让他少走很多很多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