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定南北朝碧海思云

第333章 与太后抢人(第2页)

 卫铉听罢,淡淡的问道:“只有这些?” 

 朱岱林被卫铉占据主导,心中略感郁闷,只得颔首道:“回禀都督,下官正是为此事而来。” 

 “急报已经收到,我会让果毅军军主窦泰、副军主石忠密切关注河北战事,李大都督但有所命,他们即刻引军北上。”卫铉看了他一眼,抬手道:“时候不早了,督军如果没有朝廷令我出兵之令,请回吧!” 

 朱岱林发现耍嘴皮子功夫没用,深吸了一口气,直接问道:“都督,河北战事异常重要,要如何才肯出兵?” 

 “我当然知道这场大战重要。但朝廷没有出兵之令、李大都督也没有邀请我出兵,岂能贸然进军?况且威武军、扬武军、辅军、屯田军草创未久,将士们疏于战阵,如何是敌军对手?”推拒完毕,卫铉又道:“督军久在朝廷为官,多年来劳苦功高,窝在洛阳当个小吏有什么意思?恰逢行台吏官查出高都郡太守太洛稽平夏贪污索赌贿、草菅人命,我打算向朝廷举荐督军接任此职,亦能让督军一展才华,你以为如何?” 

 朱岱林是寒门出身,祖籍青州乐陵。他到上党以后,固然和冯氏眉来眼去、夹缠不清,但是他与兄长朱元旭是胡太后一手提拔上来的人,卫铉也不好过多计较。而高都郡太守太洛稽平夏已经被王佑、崔肇师处死,朝廷一定派人接任太守之职。 

 卫铉等人一致认为与其让其他势力的人来接任,倒不如主动举荐身为胡太后心腹的朱岱林。因为朱岱林比大势力成员纯粹一

些,也符合胡太后心意,更重要的是此人出身比较纯粹,容易拿捏。 

 “都督不是说笑么?”朱岱林谏闻言脸色一变,他明白卫铉这是让自己配合行军、甚至是携手隐瞒朝廷,故而开出这种优渥条件。但是南上党四郡军政经过此番清洗后,大量上党郡学学子、骁果军兵将填补郡县中低层官员的空缺,从而让卫铉自下而上的掌控了四郡。 

 南四郡用不了一年时间,也会变成北三郡这般,成为卫铉的核心之地,自己要是到高都郡当太守,那是真的太守吗?政令怕是连郡府大门都出不了吧? 

 识相的话,或能当个清闲太守;若不识相,大概率是“暴毙”身亡、丧于贼手。 

 生死操控于人手,这如何得了? 

 “我没有说笑,此为肺腑之言。”卫铉看出对方的担忧之处,又安抚了一句:“督军无须多心,只要为国为民者,我皆优厚以待,更不会让某些高位形同虚设。也不存闲散之职” 

 朱岱林在上党日久,清楚卫铉的秉性为人,此时得到保证,顿时怦然心动。他们兄弟二人虽然是胡太后提拔起来的人,但事实显然不是那么一回事。胡太后国事繁忙,接触的臣子都是位高权重之辈,哪里顾不上他们?他们既没有主官举荐,也没有施展才华的平台,自然做不出什么耀眼政绩了。 

 兄弟二人志存高远,想要光宗耀祖,但是等到了宣光政变、等到了元乂上台双垮台、等到了胡太后再度临朝,却始终等不到晋升、或外放之令;故而走上了冯豫的门路。然而卫铉比起冯豫子虚乌有、遥遥无期的承诺,无疑是可靠得多。 

 只不过改投门庭之事,影响重大;一个不慎,轻则臭名远扬,重则身家性命难保。委实让朱岱林难决,他嘴唇翕动了一下,缓缓道:“都督好意,下官感激不尽。然一些事还需思考、斟酌。” 

 “可以,督军请便。”卫铉明白对方动心了,有了改投门庭之心,不过他也不介意使用“二臣”,一是这是一个君择臣、臣亦择主的乱世,故而很多史上名将留下“朝秦暮楚”、“朝三暮四”之名。 

 二是卫铉用人,从来没有拘泥于对方在历史的名声好坏;只要自己打造一个清朗的平台,且用得好,对方就是贤臣良吏;反之,对方才是奸佞之臣。与此同时,他也没有拘泥于对方有没有史上留名,他看重的是能力,比如范宏、杜皎、柳师道、崔肇师、卢楷等人就没有什么名气,可他们的能力不见得比一些名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