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定南北朝碧海思云

第351章 达奚武欲杀俘(第2页)

 “李天赐,你是宇文洛生的副将。在俘虏丛中有一定的威望,只要你协助我军管好俘虏,我不但不会杀你,还会想办法为你请功。”卫铉早已将叛军将领挑出来,并且另关一处,使他们无法接触到士兵、民夫。他此刻需要李天赐站出来,故而作出了承诺。 

 “罪将遵命。”李天赐虽然有所疑惑,但是世上怕死的人多终究占了多数,卫铉如今愿给自己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他也顾不上那么多了。 

 卫铉交待完毕,继续带队巡视。他一边策马徐行,一边向身边文武问道:“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三个选择,分别是北平城、涞源城、武阳城,诸位认为我军应当攻打何处?” 

 卫铉明白出其不意的大胜可一不可再,若是一直依仗险计,结果不是大胜就是大败。而他的老丈人尔朱荣也是担心此事,他担心卫铉过度依赖奇谋,从而失去了一名大将应有的堂堂正正的用兵风格,故而专门从汾州派人提醒和叮嘱。 

 当然了,卫铉也不指望己方能够再一次出其不意的取得辉煌大用;毕

竟敌方的将领也不傻,焉能再犯宇文洛生之过错? 

 与此同时,卫铉也不想像上回那般全面开花,到处分兵,而是准备集中兵力专攻一处。 

 身边文武听了卫铉的话,也默默地思索起来。身为都督府司马的陈元康率先说道:“主公提到的三城之中,全部都是战争的关键要地。唐城距离东方的北平城、西北的涞源城、东北武阳城全都不远;只不过我军和李大都督、任城王、侯将军等人尚未取得联系,现在还真没办法决定攻打哪一座城池。” 

 话虽如此,可是陈元康尽了一个谋士的责任,接着分析道:“要是我军选择攻打涞源城,便是与杜洛周麾下的高欢作战,救援压力更大的任城王,但是杜洛周的军队远比葛荣难打。如果与之硬碰硬,我军肯定付出难以估算损失。” 

 “要是救援王延年围困北平城,则是与葛荣为敌。我军解了杨刺史之围以后,再与人多势众的李大都督联合作战的话,打得相当相当轻松。至于王延年军以北、葛荣军以西的武阳城,窃以为不在我军的考虑之列。” 

 “哦?”卫铉勒住缰绳,目光看向陈元康:“陈司马,说说你的理由?” 

 “喏。”陈元康长于军略,被卫铉任命为都督府司马以后,他日以继夜的学习军事军务、努力了解和分析敌军的情报,闻言答道:“主公,据卑职所知,武阳城深入敌军腹地,且是葛荣粮道的关键节点;我军一旦攻打此城,被触动逆鳞的葛荣定然全力救援。我军便是击退了疯狂的敌军,最后也将付出惨重代价。” 

 抬眸看了卫铉一眼,陈元康接道:“请恕卑职说句不中听的话:此战的主角是李大都督、任城王,我军只不过是辅助他们作战的配角罢了,实在没必要强出头。” 

 “主公,陈司马言之有理。” 

 “末将附议。” 

 “……” 

 陈元康这番话引起了诸将共鸣。上党军上回进军河北的时候,大家都有趁胜追击的血性、血气,可是朝廷在关键时刻却泼了一瓢冷水,居然强令大家退兵。 

 此举不但狠狠地打击大家报效魏朝的忠诚之念,也让大家看透了朝廷的本性;再加上朝廷赏罚不公、以及卫铉差点走不出洛阳一事。从而让他们对朝廷失望透顶,再也不抱一丝期望。如今的他们只想跟着卫铉闯出一番新天地,而不是为腐朽堕落朝廷卖命。 

 卫铉望着一张张激动的脸,心下异常激动;他知道大家全部认自己为主了,眉间心上只有上党行台利益,完全不顾魏朝死活。而这也是他之所求、之所喜。 

 等到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他才让大家安静下来,向陈元康问道:“陈司马,你接着说。” 

 陈元康明白主公是给自己一个当众展现才华的机会,心中十分感激,可他虽然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但说话的声音都有些抖颤:“主公、诸公。如果非要三选一,卑职倾向于北上涞源城:一方面是任城王处境极端不妙,他们比李大都督更需要支援;另一方面是我军只要打通北上通道,就能和坐镇飞狐陉东出口的侯渊将军、斛律金将军会师,使我等兵力涨到四万五千多人。但是在北上之前,必须打败王延年、解北平城之围,如此方能让唐城和北平城连成一体,确保我军后勤重地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