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上党五少
南营之外,杨津带着一队亲兵向军营驶来。杨津上回之所以发动家族势力迫使卫铉退兵,一方面是惟恐卫铉再立功勋,最终对即将到手的定州刺史产生威胁。
另一方面是为名门世家的利益考虑。因为卫铉在上党执行的均田制比孝文帝更全面、更彻底、更深得人心。
自从卫铉入主上党行台那一刻起,便强势的打压冯氏代表的名门势力,接着把上党名门的田地收归行台;再由上党行台府和郡县官府根据实际情况分给百姓、流民、军户。另外还废除了琳琅满目、花样百出苛捐杂税。
百姓除了按制缴纳一成的税赋以外,剩下九成尽归自己所有。此举与以往看似没有任何区别,但是剔除地方官吏、名门世家的盘剥以后,百姓剩下的劳动成果至少增加了六成。而卫铉禁止私自买卖田地严令则是从根本上杜绝了官吏、名门兼并土地的可能。
卫铉虽然没有明言与名门世家作对,可他正在一步步的把名门世家的土地收回、一步步的削弱名门世家对百姓的掌控。而上党行台和郡县官府都在遵循卫铉意志行事,各级官吏打着惩办不法的旗号,一边收拾屁股从来不干净的名门世家、地方豪强;一边用田地、用微薄税赋收拢民心。
百姓们固然不识几个大字,也不懂空洞空泛的国家大义,但是他们知道谁掌握了自己的命脉、谁能给予自己实实在在利益。他们固然不识几个大字,也不懂空洞空泛的国家大义,但是他们知道谁掌握了自己的命脉、谁能给予自己实实在在利益。只要卫铉坚持下去,百姓们再也不必依附名门世家生存。
事实也如杨津之所料、之所虑,卫铉刚刚接管南上党三郡,立即将北四郡成功经验推广开来。
更为棘手的是这些举措乃是挟民心为己用的阳谋,让人无从化解。只要卫铉坚持两年时间,七郡人心将会尽归他之所有;整个天下也会因为上党出现巨大动荡。
望着前方喧嚣热闹的军营,杨津心中突然生出一股难言的怆然:他知道卫铉此次再立奇功,上党七郡已经无人能制。但他好歹是没有失去理智,心知自己当务之急是请求卫铉助他度过难关,若是为了臣子间的利益之争而坏了朝廷北伐大计,日后不仅无法向朝廷交待,还会有损自己的仕途、家族的威望。
就在杨津患得患失之际,一队哨骑当面迎来,队主大声道:“军营重地,来者止步!”
杨津收拾心绪,很是谦逊的向队主拱手一礼,微笑着说道:“吾乃定州刺史杨津,此来是与卫都督商谈军国大事,还望将军通报一声。”
“原来是杨刺史,请刺史稍候。”队主还了一礼,又对士兵交待一声,然后只身进入大营。
杨津的亲兵校看到士兵们严阵以待,像防贼一样盯着他们,心中顿时大怒,愤然道:“主公乃是一州刺史,地位远远高于卫弦,然上党军竟是如此的傲慢,末将……”
“耐心等候。”杨津打断了校尉未尽之言,厉声道:“有求于人,就要摆出求人态度;尔等切勿意气用事。”
“是。”校尉忍气吞声,不敢叫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