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9章 代善和岳托父子(第2页)

 

后随清军入关,顺治五年(1648年)死于北京,谥号为烈。

 

尽管代善无缘君位,其家族却是努尔哈赤诸子中最显赫的一支,在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中占了三个(礼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

 

“乌碣岩之战大破乌拉,萨尔浒之战大破明军

 

,克叶赫西城,先后拥立皇太极、福临登基,这代善也是一位猛将啊!”王晨笑道。

 

巴图鲁(满文:??????,转写:baturu),满语,意为“勇”。

 

源自蒙古语的“英雄”(蒙古语西里尔字母:6aaap,蒙古语回鹘字母:???????,即“巴特尔”)一词,在元、明时期有“拔都”、“拔都鲁”、“把都儿”等不同汉语音译。

到了明朝末期,巴图鲁成为女真人的称号,此后又逐渐发展为清朝时期赏赐武将的封号。

 

一般而言,巴图鲁勇号有两种:第一种只作巴图鲁,不再加上别的修饰词语,是为普通勇号;第二种在巴图鲁之上还添加其他字样,是为专称勇号。

 

明朝时女真人即开始使用此称号,后来成为清朝时期赏赐有战功之人的封号。

 

因其用来表彰获封之人的武功,故而又有“勇”之称。

 

巴图鲁之称在于表彰战功,获此称号者遍布各个等级,因此常有小官可得,大官却不可得的情况。

 

文臣掌兵立有功勋之人也可获赐巴图鲁勇号。

 

清兵入关前,因战事频繁,得此荣誉之人较多。

 

然而在康熙至乾隆初年,虽然也有诸多大规模战事,但当时之名将却未有获此殊荣者。

 

直至乾隆二十年(1755年),开始复授巴图鲁勇号,虽功勋卓着之人仍不易获得。

 

到了咸丰、同治年间,巴图鲁勇号的赏赐逐渐变得非常频繁,比起之前的风气已截然不同。

 

(鳌拜便是号称“满洲第一巴图鲁”)

 

【叮咚,扫描完毕!

 

岳托(植入身份为:努尔哈赤之孙,代善之子!)

 

武力值:99点

 

统帅值:101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