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5章 抗金名臣(第2页)

 

此后在官场数度起落,仍不断上疏陈述抗金大计,抗金之志至死不渝。

 

绍兴十年(1140年),李纲在福州病逝,享年五十八岁。累赠太师、陇西郡开国公,谥号“忠定”。

 

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

 

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被认为是宋词由婉约派转变到豪放派重要的过渡词人。

 

李纲一生著述甚多,其遗文由其诸子编成《梁溪全集》,今人辑有《李纲全集》。

 

王晨暗道:“望之如山,即之如玉。

 

蝉冠绛服,匪公所属。

入臣朝廷,远夷式服。

 

其道则隆,其运则剥。

 

噫,胡出处之不常,为苍天频卜”

 

这也是文天祥对李纲的评价,王晨直接便盗用过来,很明显也是非常满意这个结果的了。

 

李纲一生著述甚多,计有《易传》、《内外篇》、《论语详说》、《诗文奏议》(共百余卷)、《靖康传信录》、《建炎时政记》、《建炎进退志》、《奉迎录》、《建炎制诏表札集》、《宣抚荆广记》及《制置江右录》等,由其诸子总辑成《梁溪全集》一百八十卷,刊行于世。

 

其中,《靖康传信录》等著作,多系李纲在北宋末、南宋初置身朝廷时的亲身经历和亲见亲闻的记录,是研究这一时期历史的宝贵资料。

 

……

 

关于李纲在靖康元年(1126年)二月姚平仲率精兵夜劫金军营寨一役中所起到的作用,两宋之际的不少文献说法不一,至今犹然。

 

今选取主要的三种观点展示:

 

一种认为李纲是劫寨战役的主持。

 

据《三朝北盟会编》所引史料,两宋之际之人,如郑望之称李纲“急于邀功”,不采用种师道缓战之计,而主持姚平仲劫寨之计。

 

后诸臣弹劾李纲,亦多言“平仲之战,李纲实使之”。

 

因郑望之与当时弹劾李纲者皆视李纲为政敌,故其所言不可尽信。

 

李焘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综合诸家之说,指出“李纲主平仲之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