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0章 义理深探,百家争鸣(第2页)

他将问题引向了命运与人为的关系,这是许多人在生活中都会思考的问题,引发了在场众人的浓厚兴趣。

一直静听的南华老仙此时开口,声音带着一种超然的韵味,仿佛来自另一个境界:“李道友所言定数,可归于‘命’之范畴。然庄子有云:‘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又云:‘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可见,安命并非消极,乃是在认清客观规律(天地之正)后,获得精神上的真正自由(无待)。洞悉数理,是为了更好地‘因循’自然,而非‘改变’自然。

强扭因果,反遭其咎。就像庖丁解牛,他依乎天理,因其固然,顺着牛的身体结构去下刀,故能游刃有余。此便是在定数中寻得的自由,我们在生活中也应如此,顺应规律,才能活得自在。”

左慈微微一笑,目光在众人身上扫过,补充道:“南华道友论及因循,我便谈谈平衡。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阳二气,相生相克,此消彼长。所谓定数,亦是阴阳动态平衡之显现。

人力虽微,然人身亦是小宇宙,内心阴阳调和,便可影响周身气场,进而与天地共鸣。占卜预测,是察其机先,提前洞察事物的发展趋势;修身炼气,是调其平衡,让自已的身心达到和谐的状态。

二者皆是为了达到《易经》所言之‘太和’境界。故而非全然被动,亦非妄图主宰,关键在于把握那个‘中’字,维持动态的和谐。”

他说着,手指在空中虚划,仿佛勾勒出太极阴阳鱼的轨迹,那流畅的线条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奥秘。

于吉则从更宏大的视角阐述:“左道友提及天人共鸣,正是‘天人合一’之要义。天与人,非是隔绝。人之喜怒通乎四时,人之气血应乎潮汐。故《阴符经》云:‘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真正了悟此理,则治国便是修身,修身亦是治国。

为政者若能心如止水,感应天地,其政令便会合乎时宜,泽被苍生。此即‘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太上皇所关切之治国安邦,其根基,正在于此‘内圣外王’之道,在于执政者自身能否与大道相合。一个国家的治理,就像一个人的修行,只有内心纯净、顺应自然,才能让国家繁荣昌盛。”

葛玄,作为灵宝派的重要祖师,更侧重于道法的实践与济世功能。

他声音洪亮地说道:“于吉道友所言甚是。道不仅在于心性,亦显于功用。我道门符箓斋醮、金丹术法,亦是秉承天道,济度群生之途径。如神农尝百草以疗民疾,他不顾自身安危,亲自品尝百草,为百姓寻找治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