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衍圣公的平和微笑


第226章 衍圣公的平和微笑

 

涂家埠战场上,江西士绅们终于获得了他们的第一场胜利。

 

大捷!

 

必须是大捷!

 

虽然其实就是阻挡住了李自成一支偏师的前锋而已。

 

但对于士绅们来说,他们那一片黑暗的世界里,还是终于看到了一丝亮光,杨丰给他们出的这个主意有效,虽然的确让他们的心都在滴血,但问题是不这样的话滴血的就不只是他们的心了。

 

话说建昌乡贤们的死尸都已经快风干了。

 

油都滴了。

 

而且就在同时,他们对棚民的招抚也有了一定收获。

 

至少和他们交往相对密切的,那些靠种大菁为生的福建流民,承诺不会受李自成引诱……

 

大菁就是蓝草。

 

流民躲在山区生存,当然需要适合山区的作物,这个时代玉米土豆都没推广开,所以像我大清时候徽州境内山区开荒种玉米的棚民,跟山下土著之间恶斗这种事情就没有了。但这些福建流民选择的是种大菁,甚至不完全是流民,还有些是专业跑来种大菁,这种事情福建人后来在某岛也干。因为这种作物适合山区,而且作为经济作物也有不错的利润,可以靠着种大菁维持生存甚至赚钱。

 

当然,这样的棚民和外面士绅之间关系也相对密切。

 

毕竟后者掌握市场。

 

比如宋应星就对这东西颇有研究。

 

棚民是一个很混乱的统称,实际上什么样的人都有。

 

明朝严格的户籍体系下,流民尤其是那些军籍逃户之类,总得需要一个容身的地方,而这种地方肯定是山区,所以明朝后期随着卫所体系崩坏,大量军户逃亡,各地流民愈演愈烈……

 

郧阳巡抚就是当年为了解决那一带流民设立。

 

赣北同样如此。

 

不仅仅是赣西北,赣东北也有的是。

 

只不过那里的多数都是矿工,这年头矿工绝大多数也是流民,甚至包括被拐卖的,农耕时代为什么农民受尽压榨但依然能忍受因为相比起来,农业至少是安全的,农村有最基本的秩序,有最基本的法律保障,虽然挨饿,但横死的概率最低。但其他行业基本上全是脑袋别裤腰带上的,没有任何保障,命如草芥,死個人跟死个蚂蚁一样,比如我大清十全老狗时候某道台,微服私访时候被绑了卖给煤窑。

 

他亮出身份了。

 

但煤窑主怕放他回去后报复,索性扔进去挖吧!

 

后来他偷偷在煤块上刻字,一直刻了几年,终于苦尽甘来,一块刻字的煤块被本地知县买去了。

 

这就是古代农业以外的世界。

 

甚至这时候京城往北过了长城,也一样常年在热河山区活动着数万土匪,其重要来源就是关内逃亡军户,当然,也包括蒙古酋长们手下逃亡的牧民,就像哥萨克一样凑成集团。而西南也一样,奢崇明造反时候,手下将领一大半其实都是汉人,甚至他手下几个大将本身就是永宁卫逃亡军户,包括在重庆杀了巡抚的那个。他的永宁宣抚司可是和永宁卫共用一座永宁城,然后永宁卫逃亡军户直接跑他那边,受他庇护,并成为他搅乱西南的大将。

 

而这样的流民聚集地,也都成了大明的帝国脓疮。

 

他们是真会造反的。

 

而且他们也真会吃人的……

 

他们在山间与野兽为伍,当然也向着野兽退化,饥荒时候棚民作乱攻陷城市吃人的记载并不少。

 

现在也该彻底拔除这些脓疮了。

 

“监国慈悲为怀,念你们在山里生活艰难,尤其是世代住山里的,看看都是什么模样

 

跟野人有何区别

 

你们得对自己的子孙后代负责,难道还想让你们的子孙后代,都跟你们一样活成野人”

 

杨丰语重心长地看着面前一群被邀请过来的棚民首领。

 

至于战局目前还算能撑住。

 

主要是万元吉在德安真的坚守住了,毕竟德安乡贤会也真拼了,他们已经在城内喊出打退李自成,德安全境十年不收租的口号,毕竟建昌乡贤会的悲剧不能重演,更重要的是从饶州,广信增援的团练也赶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