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明式资本主义(第2页)
还说什么祖宗之法不可变!”
孔孟骑士团骑士,本地豪强匡氏的匡兰兆愤然说道。
他原本历史上明年应该就是我大清进士了,不过现在以生员为孔孟骑士,对科举兴趣已经不大。
毕竟现在也不需要科举,更何况他也是上次参加北伐过的,也是南京国子监生员,想做官很容易的,但做官去伺候地方那些乡贤,在别人地盘上讨些残羹剩饭,哪比得上在家乡做豪强。
匡家也是军籍出身转为士籍的。
祖上胶州卫千户。
现在这里已经是重要商业城市,塔埠头港在山东也不输安东卫和登州,同样也是渔业和水产加工中心,只不过不在胶州城,而是在灵山卫和浮山前所这些地方,毕竟更容易出海,但产品运输必须通过胶州。沽河,胶莱河两条水运线,可以让货物深入内陆,而且胶莱河正在进行疏浚,包括一些水闸也在维修,虽然分水岭依然过不去,但地方上小船运输已经足够。
这条河其实真的价值有限,指望靠它沟通南北是不现实的,毕竟海运现在已经很繁荣。
明朝几次试图疏浚最终都放弃了。
但充当胶州向内陆的水运延伸,这个是完全足够的。
这种情况下工商业的繁荣,自然也让宵禁有些不合时宜了,山东同善会却依然坚持不能开放宵禁。
胶州乡贤会也不支持。
毕竟宵禁一开,很容易出乱子,现在胶州一带流民也不少,一旦放开宵禁,甚至打开城门可以夜入,谁知道会不会有盗匪混入,就算孔孟骑士团的武力,足以镇压刁民剿灭盗匪,但为什么不防患于未然明明一个宵禁就能彻底解决,而且过去也一直宵禁,为什么非要为了那点商业利益放开,做生意的有白天就够了,为什么非要拖到晚上
在城外等着不行吗
再说城外也不是不能交易,又不是没有关厢。
明朝民间早有应对宵禁的手段,城市外面的关厢都极其繁荣,还有一些独立于州县之外的市镇,这个因为不算城市,同样也没有宵禁。
但这又让被生意冲得完全进入亢奋状态的年轻一代不满,尤其是那些孔孟骑士们。
他们早就看着那些老朽不顺眼,但又不得不忍着,毕竟这些老朽基本上都是他们家族的长辈甚至父祖。
“这些事情还是要慢慢与他们商议的,不能过于急躁,毕竟他们早晚也会明白的。
再说就算不能取消宵禁,也可以往后延,二更也行啊。”
杨丰说道。
的确,早晚会明白的。现在只不过时间短,士绅们还没跟上时代的节奏。
但他们终究会逐渐明白,并真正进入唯利是图的资本家状态,然后他们旧的道德观念也会在金银的冲击中崩塌,却而代之的是新的,资本家的道德观念,现在他们认为童工不道德,低于十岁的小孩需要读书,但当成为真正资本家后,他们会像大英的资本家一样惊喜的发现,八岁小孩最划算了,一个八岁小孩的确没法和一个成年人比,但两个,三个,四个呢话说我大英童工时代,八岁小孩的工钱可只有成年人的八分之一,八个难道还比不上一个成年人。
一切都只是需要时间而已。
“真是从头到脚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啊!”
杨郡王低声感慨着。
而此时他前方的海面上,数十艘战舰乘潮而至……
“卑职见过大王!”
大明东江镇总兵林庆业,带着一帮将领激动的跪倒在杨郡王面前。
杨丰赶紧上前扶起他,然后又把那些将领一一扶起,这才重新回到林庆业面前。
“林老将军,杨某受命总督沿海,经略朝鲜,至今才顾得上你们的事,实在是有愧啊!”
他摆出一副唐副师座的嘴脸,拉着林庆业的胳膊,拍着他肩膀,恍如推心置腹般说道。
他终于惦记起朝鲜了。
当然,朝鲜不重要,重要的是倭国。
照目前大明士绅们跑步进入资本主义的速度,很快他就得面对另外一场新的反抗了,农民的反抗暂时压住了,工人的反抗该接力了,这是必然的,这片土地上的人最不缺的就是反抗精神,尤其是还没经过我大清的持续奴化。事实上大明早就已经有过很多次工人的反抗,除了苏州民变这种士绅操纵的,万历年间光因为矿监税监引发的民变一大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