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崇祯,又见崇祯(第2页)
这是为了孝道。
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至于什么时候真相大白,那就与江南群贤无关了。
他们就不信一个人都当皇帝了还会让出来。
公主愿意,东海王还不愿意呢!
只要她上了台,就不可能主动下去了,他们对此有足够自信,哪怕纯洁少女得到权力,时间久了也会黑化,不会再舍得放弃的。
这是人性。
所以……
“关我屁事,我这样的忠臣当然不会掺和这些乱七八糟,简直是一群乱臣贼子!”
杨郡王带着凛然正气说完,然后赶紧飘然离去。
忠臣!
忠不可言!
而剩下的事情就很简单了。
刘宗周为首的一帮朝廷柱石们,拿着顾绛等人的万民书,紧接着到武英殿觐见监国。
然后刘大儒忧心忡忡的表示,因为东海王落水失踪,民间人心惶惶,毕竟东海王乃是大明擎天柱石,没有了他的保护,百姓都很恐慌,这种时候最重要的是安民。尤其是他刚失踪,城内就闹出建虏作乱,甚至团练和北伐军对峙眼看都要火并了,这是什么情况,这就是骄兵悍将要闹事了。
要兵变了。
顾绛这些很明显也是情绪不稳了。
现在最重要是稳住他们,不能在这种时候内乱。
至于怎么稳住他们……
过去是靠东海王,但现在东海王不在,监国以公主身份当然不够,毕竟自古没有公主监国。
当然,胡元不算。
想要稳住他们,监国必须名正言顺才行。
假号太子。
当然,不是自己假号。
那样是不对的,而是得到陛下口谕……
昭仁,过来,该你向你姐姐转达陛下口谕了。
昭仁公主临行前,陛下曾经特意命她转达口谕,必要时候,可假号太子以安民,毕竟他是什么情况,这个大家都明白,李自成狼子野心路人皆知,只是陛下无法脱身,不得不虚与委蛇,但陛下也怕李自成染指江南,而他外面只有公主这一个成年子女。
朱庶人不算。
他都已经被陛下踢出玉册,断绝父子关系了。
只有公主这个所有子女里面事实上的老大。长姐如母。
那陛下的江山也就只能靠她了。
所以陛下通过昭仁公主,向她转达口谕,必要时候可以假号太子以安百姓,断了李自成控制江南的野心。
甚至需要的话,其实一道中旨也不是不可以。
不过那样的话容易落人口实,口谕就足够了,昭仁公主亲口说的,谁会怀疑啊,她一个小女孩,她又能有什么坏心思,所以就算是她骗人,那也是她的责任,再说她还没成年,本来也不用负法律责任……
话说我大明也有未成年人保护法的。
总之让她那稚嫩的肩膀,扛起所有吧!
对此监国当然不能接受,毕竟让她公然编故事还是很难接受的,把她妹妹当牺牲品更无耻了。
当然,这并不重要。
她不想自己编,那就让别人给她编好就是了。
所以第二天,就有从西安逃出的太监带着崇祯信物和口谕出现,而且经过韩赞周辨认,确定是陛下身边亲信,虽然监国说没见过他。但这不重要,她一个女儿哪知道自己亲爹身旁亲信太监是谁,还是远在南京,已经很多年没见过陛下的韩公公清楚。总之皇帝陛下在口谕中,历数李自成对自己的无礼,并担心他有弑君企图,为了避免事发仓促导致国家混乱,所以命坤兴公主假号太子监国。
当天下午,浦子口城部分北伐军发生交火,顾绛等人指责张家玉图谋不轨并召集最近的应天等府团练主力,包围后者指挥的两广营。
首辅马士英渡江安抚。
但遭遇意外走火。
虽然没被子弹击中,但马阁老还是吓得赶紧溜了。
张家玉为免冲突激化,不得不下令部下撤出浦子口城。
同一天,应天,徽州,镇江,扬州等多支团练将领,以御史身份上书,要求监国遵从陛下口谕,假号太子以安百姓。应天耆老会耆老们伏阙,代表应天府百姓请监国遵从陛下口谕,假号太子以免江南内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