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要做大帝的男人(第3页)

 

当然,当兵就有军饷了。

 

不过营户的土地并非自己的,而是分给他们的份田。

 

其实和卫所制差不多,也可以说是府兵制差不多,自古这些都差不多,设计出一种区分于纯粹农民的阶层,由他们承担军事义务,但给予些好处……

 

军户一开始也有很多好处啊!

 

学校,也就是卫学,医院,也就是惠军药局,穿衣,这个不同季节都会给布匹,甚至朱元璋还发过胡椒,总之各种赏赐不断,更别说打仗的掳掠,军户制度的崩溃和制度本身并没有关系,只不过是维持这个制度的上层烂了,根本不去维持反而故意破坏,这才让军户制度糜烂。

 

但李自成这套作为一个新建的体系,加上还没腐化的上层,目前还是很有活力的。

 

还有一部分就是纯粹的民户,这个目前也不交税,包括士绅也在里面。

 

当然,他们只是种地,很难有其他收入,但营户可以当兵,然后用军饷和出去抢掠获得更高收益。

 

这就是李自成的管理体系,以军饷养着的军队,提供后备兵源的营户,不提供后备兵源的民户。

 

当然,这些的基础还是钱。

 

或者说还是他从京城带到西安的近三千万两。

 

至少在这笔银子完之前,他是能维持这个体系的,不过因为他对南方的敲诈还有通过盐业对我大清的盘剥,这一年倒是真正减少的并不多。

 

他是不收农民的税,又不是不收商人的,事实上他的商税还很高,而且还控制着很多暴利产业。

 

光河东盐池,一年就得给他赚几百万两,这座盐池是山陕包括部分河南主要的食盐来源,而且他还控制了西域贸易,这又是一笔不菲的收入,甚至他的商人都已经在向西域,毕竟陕西人做生意的兴趣还是很高的。而且通过他的侧妃或者说林丹汗老婆,他跟土默特各部关系也基本上恢复到顺义王时代,后者也需要他的贸易,无非就是一边向多尔衮称臣,一边向李自成称臣。

 

李自成也不在乎这个,而多尔衮虽然不爽,但这时候的多尔衮也没能力去做什么。

 

实际上不仅仅是土默特各部,目前从宣大向西,所有蒙古部落,都是两边称臣的。

 

还在真正只向我大清称臣的,也就是东蒙古和东北这些地方游牧的那些。

 

总之现在的陕西,相比起崇祯时候,真的已经可以说盛世……

 

这年头没有满坑满谷的饿殍,就已经是盛世了。

 

秦王盛世。

 

就像一个黑色幽默。

 

抵抗了李自成十几年的陕西,终于在李自成的治理下不再饿死人了。

 

孙传庭的棺材板都快压不住了啊!

 

杨丰站在行宫门外,眼看着李自成又骑马冲了进去,他在周围看了看,很快找到一个适合的位置,紧接着溜了过去。

 

这座行宫其实就是秦王府,但因为原本的王府太碍事,所以多处城墙都扒开了以便于城内通行,真正留给崇祯的只有最里面那片,至于守卫也没多少,主要是崇祯也不可能逃出去,现在陕西尤其是关中一带,对李自成支持是普遍的,崇祯就算逃出行宫,也逃不出他臣民的围捕。

 

包括士绅也不会允许崇祯逃走,毕竟李自成靠着崇祯勒索南方的钱粮,减轻了关中的负担。

 

崇祯逃走

 

那也就没有南方的钱粮了,那李自成就该找他们助饷了。

 

他们很清楚秦王殿下现在的仁慈,主要是不缺银子,但并不是秦王殿下改邪归正了,他那些新式夹棍还在没毁掉呢!

 

杨丰很快找到一个没有守卫的地方,然后靠着速度,在最短时间内爬上城墙翻了进去。

 

他大致上看了一下里面,确定了崇祯居住的地方,又迅速摸过去,在里面巡逻的士兵发现前上了屋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