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天子(第2页)

 

不信都叫来挨个问问谁认为自己有这资格。

 

而且魏王表示陛下生前与秦王情同手足,以兄弟相称,这兄死弟及,不如干脆由秦王继位,但不改国号,任奉朱氏宗庙,相当于秦王为大行皇帝代守大明江山,立秦王世子为太子,毕竟秦王世子流着朱家血脉,至于以后如何那是他自己的事,他愿意姓朱还是姓李,他继位后自己选择。不过秦王要当众立誓,以后无论出现何种情况,都不易太子,就算太子死于前,也立其后代,若太子无后,则以大行皇帝余子为继。

 

这个提议得到包括孙守法等人在内,几乎所有将领支持,包括作为湖广军前来的王允成,也被裹挟只能同意。

 

不同意他怕是没法活着离开的。

 

再说铁骑王在李自成这边其实也很快乐的,像他这种人看着现在孙守法等人的快乐,肯定是羡慕的。

 

但秦王表示这样不好,自己是陛下的忠臣,怎么能称帝,这种事情万万不可的。

 

你们不要陷我于不忠不义,你们再逼我,我就去当和尚了。

 

当然,这阻挡不了将士们的热情,然后孙守法,李过,王允成三人,带着部下热情难耐的士兵们闯进秦王大帐,强行把他架出来,然后披上了一件赭黄色十二团龙袍,扣上了翼善冠,就这样把秦王请出。

 

“你们莫要害我!”

 

秦王还喊着。

 

当然,出去之后就是全军将士的叩拜了。

 

最终在魏王和晋王劝说下,秦王也只好勉为其难答应,并当众宣布立秦王世子为太子,并对天起誓永不易太子,还很郑重的在誓书上签名按手印。

 

就这样大明秦王李自成,正式成为大明皇帝,改元这个问题就先不急了,毕竟这一年还没过完,至于文武百官,当然一切照旧,新皇帝陛下依照兄弟继位标准,为大行皇帝服孝,群臣依照制度服孝,同时昭告天下,并号召天下忠义共讨逆贼……

 

或者说看天下都有哪些会接受这个新皇帝,不过湖广是肯定跑不了,王允成劝进有功,直接被封侯爵,然后带着所部回武昌,去劝说何腾蛟接受现实。

 

十天后。

 

南京,龙江关。

 

“奴辈利吾财尔!”

 

一艘正准备靠港的大船甲板上,元老会元老,前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方逢年愤然说道。


 

他之前是代表元老会去慰劳江北各军的。

 

当然,其实就是去给朱大典送银子,或者说给后者手下浙江新军,这支两万人的新军,现在打着对建奴作战旗号留在淮扬,真正目的已经不是建奴,而是看着高杰和刘源清等人。杨丰只是失踪,元老会可不认为他真死了,现在虽然这些算杨丰系的都作壁上观,但也不是没有插手的可能,浙江新军一直留在江北,就是监视他们。

 

元老会对杨丰的作壁上观是有自信的,因为现在的局面明显是杨丰所期待,后者的目标无非就是推公主上位。元老会这些都是在朝廷真正血雨腥风杀出来的,那尔虞我诈的本事,都可以说修炼成精了,看人还是很准的。

 

而公主上位的前提,就是皇帝陛下下台……

 

死了也行。

 

无论怎么算,元老会对抗皇帝是符合杨丰利益的,给他借口回避本来就是计划之内。

 

不过计划归计划,推断归推断,一切未定之前,都要以防万一,更何况局势千变万化,谁也不敢保证不会出意外情况。

 

实际上南京周围局势也很复杂。

 

以曾英为首的西南三省联军,依然驻军在大校场。

 

他们也不是支持元老会的,他们在朝廷的支持者是黄道周为首的闽粤系大臣们。

 

包括北岸的两广联军,这支以张家玉为首的联军,已经表现出不弱的战斗力,而且他们不排除是保皇派……

 

元老院属于民意派。

 

民意对抗皇权,现在至少拿来吹嘘的就是这个。

 

元老院代表民意,虽然是士绅之意,但至少已经算部分民意了,崇祯当然代表皇权。

 

说张家玉很可能是保皇派,倒不是仅仅因为他这个人在京城表现,而是广东这种地方明显适合玩割据,打着保皇派旗号,可以满足士绅的忠义形象,同时因为隔着江西,皇权也够不到他们,这样反对民意派,也就等于哪边都不用听,扯着忠臣义士旗号快快乐乐关门自己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