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被驱逐的皇帝(第2页)

 

“陛下,您就别再祸害百姓了!”

 

……

 

周围一片喊声。

 

那些围观的军民又不傻,崇祯治理十七年,大明是什么样子,他们这些底层都清楚的很,他们已经在可以说暗无天日中忍受了一辈子,终于在公主监国的这两年得以喘口气。三饷不收了,当然,实际上是没能力收,毕竟地方士绅也不想交这东西,地方官现在就是个跪着要饭的,当然也没能力收。工商业的各种限制也没有了,经济越来越发达,虽然天灾依然不断,但靠着新作物逐渐推广,沿海沿江罐头产业不断扩张,虽不能说都吃饱饭,但至少江南这些城市已经很少有饿死人了。

 

当然,最重要是逐渐稳定了。

 

单纯饥荒不会造成毁灭性的死亡,战乱破坏生产,大量死亡造成瘟疫,秩序崩溃无法解决各种问题,还有杀戮,这些都是造成毁灭性死亡的重要原因。

 

秩序稳定总能解决这些问题。

 

团练模式一大优点,就是增强了地方对秩序的控制能力。

 

无论这种控制是以什么方式实现的,是对刁民的血腥镇压,还是让士绅变成割据豪强,其结果都的确是维持了地方的秩序。

 

团练的确血腥镇压反抗的百姓,但也同样血腥镇压进入自己地盘的外人,他们杀流寇同样很卖力啊!

 

一个稳定的秩序,一个经济发展的社会,天然也是对抗天灾的优势,上升期足以掩盖大多数矛盾,更何况是目前这种狂热的上升期,哪怕是我大英让五岁小孩进工厂,让工人的子女一多半活不到五岁,让一个童工一天工钱只能买块黑面包,还是掺了锯末子的,但我大英终究还是成功站在了世界的巅峰。

 

而且我大明士绅其实比大英资本家还强点,至少目前还强点,毕竟实际掌握权力的还是那些老东西,他们一辈子的教育,终究还是能让他们维持点底线,而大明社会一些旧的习惯,还是一时半会不会被踢开。比如地方爆发瘟疫,士绅还是愿意拿出钱,在惠民药局体系下救治,各地养老院孤儿院,也依然还是能得到银子维持……

 

行善积德的思想,在东方终究还是根深蒂固的。


 

道德标准上,东方的底线终究还是高于西方,尤其是现在外部还有一堆威胁的情况下。

 

就像杨丰在山东面对的情况,虽然年轻一代已经开始出现变化,但权力终究还是在那些老家伙手中,年轻一代认为童工完全划算,但老家伙一辈子固化的道德标准,依然认为儿童就是得上学。这种过渡状态的确维持不了多久,但至少目前还在过渡中,而刚刚经历的尸山血海般乱世,也足够让哪怕最狂妄的年轻一代也知道不能把刁民逼上绝路。

 

他们还知道畏惧。还知道实在不行就退缩,让出些利益给刁民们。

 

最终这一切又在至少江南,山东等部分省份,形成了难得的繁荣,甚至隐然看到了盛世的曙光。

 

笼罩在这片土地上的,那仿佛末日般的黑暗,的确已经在褪去。

 

而现在……

 

皇帝陛下来了。

 

他要让这一切都结束,让他们回到过去的黑暗中……

 

当然,崇祯可能会改变,但没人会寄希望于这个可能,他们现在已经有了不需要可能,就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光明,为什么指望一个曾经给他们造成噩梦般过去的人可能会改变

 

与其指望他可能的改变,还不如干脆阻挡他踏上江南,自己保护自己已经得到的光明。

 

所以这一刻龙江关的码头上,无论团练还是百姓,无论士子还是泥腿子,所有人罕见的站在同一个阵营,就像城墙一样横亘在皇帝陛下前方,阻挡他踏上江南的土地。甚至在他们后面,还有更多人跑向这边,加入到阻挡的行列,几艘参与阻挡的船只,都已经在撞上崇祯的船,那些水手用手中各种木料,将他们的皇帝陛下向外推。

 

抓着一根绳索的崇祯站在甲板上,愤怒的看着周围那些敌视的目光,或者说那些刁民们。

 

“陛下,您已经丢掉了天下,那就老老实实别再折腾了,您过去怎样,咱们也不想计较了,毕竟都已经过去了,但您还跑来胡闹,这就是您的不对了,您在西安我们还能尊您一声陛下,可您非要来这南京,那您就我们的仇敌了,在九江等着您的是大炮,在这里等着您的,也没有五拜三叩,等着您的也是大炮跟斑鸠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