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清君侧啦(第2页)

 

总之找不到了。

 

倒是他那个小朝廷的官员有几个被找到,但他们也不知道朱慈烺去向,都跑散了,现在依然还在找,但始终也没找到,但也没确认死了,他就这么失踪了。

 

而朱慈炯变成了李慈炯。

 

所以崇祯子女里面只剩下她这个长女能主持她爹的丧事。

 

她将扶灵西幸。

 

不得不说崇祯就算死了,也是很颠沛的,但对于女皇来说,要么把她妈挖出来颠沛,要么让她爹颠沛,想来想去还是让她爹颠沛吧!所以崇祯还得在那个冰柜里继续西行,尤其是到襄阳后还得转陆路,那时候怎么维持他的冷冻还是个问题,毕竟一堆太阳能板给这个冰柜供电。

 

山路狭窄,可不会跟在船上一样随便玩。

 

当然,这些与杨丰无关了,他就负责给崇祯修陵。

 

至于牛金星……

 

“你不要多想,短时间你们这个西都朝廷是不会撤的,包括原本你们辖区也依然还是你们辖区。”

 

杨丰说道。

 

“大王,下官只是担心力有不逮,辜负了女皇陛下所托。”

 

牛金星赶紧说道。

 

当然,这样他们就可以放心了。

 

事实上杨丰真没想过重新恢复朝廷对这一带的直辖。

 

现在关中包括附属他们的西北早就不是过去了,各方利益牵扯,如果朝廷把他们踢开,换上一批新的地方官,那真的很麻烦。现在关中卫所都没了,原本军籍全都改民籍,取而代之的是类似府兵制的府那样的营,这些营的营户和民籍混杂,地方官只能管民籍。实际上和过去卫所差不多,但比卫更小,的确也更像府兵制的府,然后就是那些将领的总兵总制们,总兵管各营,总制节制一方统辖各总兵。包括陇右,陕北这些地方也都是这种制度,只不过关中是李自成嫡系大将,其他地方是投降的官军,李自成的御营则集中在西安周围,一些地方甚至连民籍都没有了,所以过去的一些州县就只剩下个地名。

 

更别说地方官了。

 

像甘肃基本上全都是营兵。

 

朝廷就算接管了,接下来如何整理也麻烦,而杨丰现在就不想给自己添麻烦。

 

这种制度也很好。

 

至少搞大工程很容易。

 

在哪里搞大工程,直接下令给各营出青壮就行。

 

都是军事化管理。

 

尤其是西北现在地广人稀,人口基本上都集中在几片河谷绿洲,旧的文人士绅体系早就被毁,现在就是些相当于藩镇的武将带着军事化的营户,这种体系也相当于恢复这一带的武力化了。

 

西北就是要军事化,毕竟以后要向外就得由他们开始。李自成过去是靠着勒索江南,然后用银子和粮食给他们相当于补贴,但以后虽然朝廷不会不管,但再向李自成那样也不太可能,毕竟李自成是给的真多的。那么就可以引导他们向外,是搞商业也罢,还是出去抢也罢,总之鼓励他们向外,外面有的是好东西,向西域的贸易,向蒙古的贸易,甚至去青海采盐矿都能收入不菲。

 

青盐可是高档货。

 

所以女皇朝廷真的不需要太多干涉他们。

 

他们又没本事对抗朝廷,就是些小藩镇而已。

 

“只要你们忠于女皇,其他都是些小事而已,过去朝廷那些文官,也没见把这一带管好,这些年武将自己做主,也没见比过去更差,既然如此,就继续这样吧!大明如今已经这样了,咱们就当个裱糊匠,维持住就行,这天灾终究有过去的时候,等熬过去也就好了。”

 

杨丰说道。

 

既然他要当裱糊匠,那大家就都满意了。

 

然后一帮老土匪纷纷为杨大王歌功颂德。

 

京城。

 

午夜,广宁门外。

 

从太原一路奔袭至此的吴三桂正得意地看着前方战场……

 

他的奔袭非常成功。

 

实际上直到出紫荆关,才有地方官向京城报信,说到底大清都已经到这地步,但凡不是关系那种切身利益的,也没哪个在乎他做什么。何知州是因为家就在京城,这时候的京城经历杨丰,吴三桂,李自成还有建虏一遍遍荼毒,早就已经很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