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杨大王仙福永享,寿与天齐(第3页)

 

姜瑄说道。

 

“原本以为是忠义之后不得已为建虏所用,还想给他个优待,没想到还是个老叛徒,回头一起割了吧。”

 

杨丰鄙视地说道。

 

然后他们继续欣赏着清军的混乱。

 

阿济格最终还是被他侄子抢到,而且他也没死,吐血又不是一定会死,他只是气的而已,再加上本来脾气差而且这些天也累了垮了,总之他被他侄子瓦克达抓住并捆起来。照川堡内的混战也很快结束,毕竟那些巴牙喇纛也不是想死的,他们也想活下去啊,都这样了还抵抗个屁。但这时候附近一支清军却赶到照川堡,不知道为什么,后者没有选择投降,他们和瓦克达等人爆发一场混战,但最终兵败撤退,但这场混战却引发了连锁反应。

 

想投降的和不想投降的迅速在这个混乱的夜晚,爆发一场完全就是乱斗式的混战。

 

还有些绝望的清军钻进南边的山林。

 

也有些离明军近的,干脆直接跑去投降,投降李定国的还好点,投降宣大军团那边的,全都被后者杀了……

 

什么投降

 

哪有投降啊

 

明明是建虏试图突围被我们斩杀了。

 

话说一群平日都喜欢杀良冒功的家伙,现在遇到送上门的,怎么可能放过啊,投降的又没赏钱,但建虏的人头可是有赏钱的。这一幕搞得和杨丰一起看着屏幕的姜瑄颇为尴尬,好在杨大王很贴心地拍着他肩膀说,只要是建虏人头都一样。

 

总之清军的内乱持续一夜,到第二天才终于平息,除了少部分清军逃到大小两个白阳堡之外,其他多数投降。

 

当然,也有突围的。

 

一千试图突围被宣大军团斩杀的。

 

大概还有两千分散突围,实际上就是跑进南边山林。

 

没有马。

 

没有吃的。

 

这个问题倒不是很严重,毕竟他们也是渔猎民族出身。

 

总之这部分也就成为流寇了,究竟多久被剿灭,这个就是姜瑄的事了,朝廷暂时不会管宣大的,无非就是重新任命个宣大总督,但这个总督也没必要是文官,所以还是让姜瑄当吧!说到底宣大将门虽然劣迹斑斑,但也的确为大明守卫了两百多年长城,而且在目前这种混乱的局面下,他们这种地头蛇管理地方才是最稳妥的,至少他们比外人熟悉本地的一切。

 

所以接下来清剿这些流寇,那就是他们自己的事了。

 

最终投降的有八千。

 

他们总共还有差不多一万六千,毕竟之前交战也死了不少。

 

一夜混战死了两千。

 

死的也不算多,毕竟大多数清军已经没有打下去的勇气了。

 

所以逃到大小白阳堡的差不多有三千人,这两个城堡分别在一条从这个盆地向外延伸进群山的河谷中,大白阳堡深一些,小白阳堡在谷口,都是以锁阳关为核心的防御体系之一。敌人一旦突破锁阳关,在进军宣府前,首先得解决包括照川堡在内这几个城堡,这样宣府就有足够时间准备,实际上锁阳关以东还有龙门卫,包括一直延伸到独石口的一系列城堡,锁阳关是宣镇东侧防御体系的第二层防线。

 

龙门山下。

 

八千八旗勇士全都跪在地上。

 

所以放眼望去一片带着小尾巴的秃瓢,在阳光下都反光了。

 

恍如一片带着藤把的葫芦。

 

至于反光很正常,这些家伙常年不洗头,脑袋上估计拿刀都能刮下一层油泥来,如果是冬天在辽东,他们甚至还得抹上一层油防寒,就这样不反光才怪呢!

 

他们跪在那里,看着阳光下的锁阳关。

 

横亘山顶的绵延长城上,一面面旗帜猎猎,向两旁仿佛无尽延伸,下一刻在这些旗帜上方,一个红色的东西突然跃升,掠过关城的城楼,仿佛一只展翼的巨鸟飞向他们头顶……

 

“奴才叩见大王,大王仙福永享,寿与天齐!”

 

八旗勇士们纷纷磕头,对着开始降下的巨鸟高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