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东山国语(第2页)
杭州是过去浙江新军的兵源地,但浙江新军被杨丰截断在江北,绝大多数都选择了接受现实,毕竟杨丰已经保证了他们的家人利益。所以开战后浙江耆老会士绅只能重新编练团练,然后像沈乘,吕宣忠这样的二线士子,也纷纷加入团练,沈乘就是本地人,仁和籍,吕宣忠是崇德籍。
而老浙江团练作为战斗力担当,主要负责一线防御,新编团练则以各地驻守为主。
毕竟还得看着刁民。
他们这个营现在就是武林门守军。
杭州虽然不禁商旅,城门开放,但毕竟百里外就是战场,所以各门都有重兵防守。
就在此时外面一骑狂奔而来,马背上的军官边跑边用马鞭抽着挡路的。
紧接着他狂奔而入。
沈乘二人下了城墙。
“快关城门,海宁失陷!”
那军官对着他们喊道。
两人愣了一下。
“如何失陷”
吕宣忠愕然道。
“不知,我去海宁办事,遇上贼军大举入城,没顾上管别的,让人去硖石报信,我来杭州报信!”
这个明显也是世家子的军官焦急地说道。
说着他就催马向前。
沈乘赶紧让士兵让开。
“关城门!”
吕宣忠毫不犹豫地说道。
一百里而已,靖难军就是步行也用不了一天,考虑到这军官路上就算换马也得跑俩时辰,敌军已经可能很近了。
沈乘也没多说,两人立刻指挥士兵关城内。
然而……
“慌什么,若海宁真陷落,难道老夫还不知!”这时候他们后面突然响起很威严地喊声。
他俩赶紧转头。
“素庵公!”
他俩赶紧向着耆老会耆老,也算浙江耆老会排名靠前的陈之遴行礼。
后者很镇定地在一群家奴簇拥中走出轿子,走到了他们跟前。
“素庵公,纵然如此,关城门也是有备无患。”
沈乘说道。
“城中刁民颇多,若关城门,无异告诉他们贼兵将至,如今事发仓促,城内无非一旅守军,真要是刁民趁机闹起来怕是压不住,先莫要慌,赶紧从沿江各堡调兵入城,左右海宁失陷,各堡守军也就没用了,赶紧都调回城内防守才行。”
陈之遴低声仿佛很懂一样说道。
沈乘两人面面相觑,虽然陈耆老理由也不是很充分,但人家是耆老,他们是团练,团练就得听耆老的,再说人家是榜眼,智商肯定高于自己……
听就行。
沈乘随即示意士兵别关门了。
“素庵公宽心,纵然贼兵攻陷海宁,贵府也能及时撤出。”
吕宣忠还安慰陈耆老呢!
“若海宁失陷,就算玉石俱焚又如何此战若败,纵然老夫也绝不独生,与其屈身那妖孽,何如清清白白而死,留那浩然正气以励后人。”
陈耆老傲然说道。
沈乘二人不由得心生敬佩,陈耆老刚烈啊!
“指挥,有逃难的来了!”
城墙上喊声响起。
沈乘二人和陈之遴赶紧进瓮城,他们在瓮城的城门内,看着外面蜂拥而来的大批难民,骑马的,坐轿的,还有骑着驴骡之类的女人,因为夏天都带着斗笠和面纱,甚至还有不少马车,上面装满了箱子。最前面一个身穿青袍,骑着马的手里还拎着短铳,不断催促着难民快点,不过大家都认识这个人,海宁乡贤会乡贤查举人,甚至应该说都是颇有些交情的。
“素庵公,学生无能啊,城内刁民作乱,引贼军入城,海宁城破了!”
他看着陈耆老,立刻悲怆地喊着。
紧接着他下马,哭着快步过来,就像看到亲人一样扑向陈之遴。
“海宁城破,汝等当血战到底杀身成仁,方不负阖省之托,如何便轻易逃跑”
陈之遴怒道。
查举人则哭着趴在地上。
沈乘二人赶紧上前扶起。
就在同时跟随着查举人一起的逃难者们纷纷走过,那些士兵用询问的目光看着沈乘,沈乘摇了摇头,示意他们不用管,虽然耆老会规定难民未得允许不得入城,但这是海宁跑出的,别说陈之遴就在这里,就是没有他,也不应该阻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