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杨大王杯酒释兵权


第339章 杨大王杯酒释兵权

 

埋了吴三桂之后,杨大王就返回了南京。

 

接下来的大明终于和平了。

 

真正和平了。

 

别说是大规模的战争,现在就是西南土司也都没人敢作乱了。

 

毕竟现在的大明军事优势正在恢复到明初,话说朱元璋时候他们可是都自己主动修路以方便明军去镇压他们,这些土司们都是聪明人,他们的底线其实就是改土归流,只要不改土归流,那么别说现在的大明,就是过去他们也没有作乱的动力。

 

而改土归流……

 

杨丰才没这个兴趣呢!

 

他都玩藩镇割据了还怎么可能想去改土归流。

 

再说这些土司们要的无非就是骑在自己属民头上作威作福,那么不但不应该干涉他们,反而应该保护他们这种权力。

 

只要他们老老实实交税就行。

 

土司也是要交税的,只不过是包税制而已,当然,朝廷没本事收是另外一回事,毕竟过去朝廷连士绅的税都没本事收,但他们是需要交税的,现在换成女皇陛下,肯定是要他们交税的。除此之外还有西南那些卫所问题,后者的糜烂是土司敢闹事的关键,但凡那些卫所还有用,土司也不敢闹事,所以卫所的改造才是重点。但这是另一项工程,而且不仅是西南,全国卫所都需要进行改造,接下来杨大王将亲自主持改造……

 

毕竟他就是军户。

 

至于土司们的属民,这个受不了可以跑啊!

 

现在的大明已经不用路引,而且人口可以自由流动,土司的属民当然也是大明的人口,所以他们有权离开,土司们不让他们走是土司的事,但只要他们有本事离开,那外面的地方官也没有义务再把他们送回去。甚至他们可以作为无籍流民重新编户,因为之前持续二十年乱世,导致大量人口沦为流民,躲进山林的也不少,女皇陛下特意下旨对这些人重新编户并就近安置。至于原本是哪里人这个他们自己说,他们说自己是哪里人,那原籍就是哪里,甚至自己记不清的,也可以由地方官随便填。

 

这种事情并不稀罕。

 

二十年乱世。

 

很多年轻人其实都是在这个乱世里生的,如果家里已经没有长辈,或者长辈没告诉过他们原籍,那他们当然也就不可能知道自己原籍哪里。

 

这样的随便地方官填就行。

 

哪怕他们说着西南土司地区的话却填上北方也不会有人管。

 

再说这有什么奇怪的。

 

他们逃难躲在西南山区,十几年时间足够口音改变了。

 

语言不能证明什么。

 

而且这项工程将一直持续下去。

 

对付西南土司如果不能费巨资投入大量军队武力清除,那么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放任他们欺压属民,但在外面要接纳然后编户齐民,以此鼓励他们的属民外逃,甚至给他们一定好处,不过要分散开,最终逐渐抽空土司控制下的人口。

 

没有人口就是空壳了。

 

戳一下就碎了。

 

当然,这项工程不会短期见效,但好在杨大王有足够时间……

 

他才二十多岁呢!

 

这個时代大多数地方势力都耗不过他的。

 

能躺赢就没有必要费力了。

 

至于关外的战争,因为女皇和杨丰暂时都没有夺回辽沈兴趣,济尔哈朗统治下的我大清,倒是有点回光返照,他们迅速完成对朝鲜的再征服,并开始建立稳固统治。朝鲜国王李倧逃到了全州受林庆业保护,并再次请求大明出兵拯救他们,看着林庆业面子上,杨大王派出一万援朝军保护他们。

 

当然,仅此而已了。

 

大明这边还到处都是各种天灾,还有北方的重建,光把运河重新恢复就得耗费巨资,哪有空管他们死活。

 

不过援朝军还是吓住了清军,后者止步于清州,不过却将进攻重点转向了忠州路线,最终一路势如破竹,伴随着一连串屠城,一口气杀到了釜山,并且在沿途强制剃发易服,甚至重建绿旗军以大量收编朝鲜人。完全复制了之前在关内那套,朝鲜北部最早投降的编入八旗朝鲜作为忠犬,以绿旗军收编南方投降的朝鲜军,以奴隶制收编地方上的豪强,以屠城镇压住反抗,迅速建立起除了全罗以外所有朝鲜地盘的控制权,甚至开始和倭国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