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冲冠一怒为红颜(第2页)

 所以……

 陛下,你这是不想做圣主明君了吗?

 某种意义上说杨丰真的开了个极坏的头,他很粗暴的撕开了大明朝廷各方势力之间虚情假意的伪装,打碎了原本已经只剩下一层薄膜连着的整体,让这个朝廷像摔碎的盘子一样分崩离析。

 都不再装了。

 山东籍大臣公然恃杨威胁皇帝,勋贵公然打死首辅,虽然是前,但也仅仅被革职不到十分钟,这是什么朝廷,乱臣贼子横行,国将不国!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坏事。

 不破不立嘛!

 不打碎旧的怎么建立新的?

 继续这样苟下去最终还不是完蛋的货?

 “赶紧的,还等什么,兄弟们都等着回去吃饱饭呢!”

 他不耐烦地喝道。

 他前面一排锦衣卫前面,一个太监陪着笑脸回过头……

 “公主?”

 这太监向坐在杨丰旁边的公主说道。

 “开始吧!”

 还在组装她那套房子的公主殿下说道。

 她代表她爹负责这场放粮。

 当然,主要是杨丰要求的,所以崇祯也只能忍了,实际上在皇帝看来,让自己女儿抛头露面,应该算是一种羞耻了。

 “开始了,开始了,金吾前卫的到齐了吗?”

 太监赶紧喊道。

 他前面密密麻麻一片人头。

 紧接着早就聚集等待的金吾前卫军户们一片答应声,这里面男女老幼全都有,甚至还有抱着小孩的,还有推着车子的,可以说目前金吾前卫所有军户和他们的家人都在。虽然理论上一个卫得五千多正兵,而一个正兵后面一个家族,繁衍至今恐怕十几万都有,但实际上明朝到这时候军户逃亡早就已经没那么多。亲军卫一样逃亡,就明朝后期的军户体制下没有不逃亡的,南京常年游荡着超过五万军户流民,绝大多数其实都是亲军卫和京卫的。因为很多卫当年都是拆分开一南一北,这些军户在南京都有宗族亲人,否则没有宗族亲人接纳,怎么可能不被抓起来。

 这可是逃兵。

 目前京城人口加起来,也对不起光亲军就二十六卫的编制。

 正常繁衍两百年,光这亲军二十六卫恐怕就得两百万以上。

 实际上京城总共七十二卫。

 而现在京城人口,估计也就一百来万而已,别说对不起他们繁衍两百年的结果,就是正兵都对不起这个数字,毕竟一个正兵至少也得有父母妻儿,就算一家五口,那也得超过一百五十万。少的那些除了因为各种原因脱离卫籍转为民籍,绝大多数其实都是逃跑了,脱离卫籍是很难的,哪怕杨丰这样后来科举列入士籍的家族,本身也依然是卫籍。

 <div class="contentadv">

 士籍就是个称呼。

 卫籍才是他家真正的户籍。

 包括孙传庭这些,也一样都是卫籍。

 不过在这些卫所的户籍上,军户数字还是比较真实的。

 因为这个常年清查。

 而且是文官查。

 伴随着金吾前卫掌印指挥亲自对着户籍唱名,那些军户们一家家走上前根据人口情况分粮食,正兵两石,余丁一石,妇孺五斗,一家基本上可以得到四五石。不过也不光是粟,其实很大一部分是小麦和糙米,这个也分不那么清楚,但无论如何分到粮食的,至少夏粮收获前是饿不死了。

 不过只是理论上。

 毕竟京城一带是没有冬小麦的。

 而北方的税收是肯定没了,最多有粮商在夏粮收获后贩运京城,但关键还是漕运,所以还得看江南的粮食能不能及时足量运过来。

 问题应该不大。

 因为这时候漕运总督是史可法,他家就在京城,他是京城锦衣卫籍,他这个人认真说起来能力的确有限,但在恪守臣节这方面还是没什么问题。总之杨丰能做到的就这些了,现在北方又不是只有京城吃不饱,几乎所有地方都吃不饱。包括山东一样吃不饱,他还得回去组织捕鱼,这是目前局势下,他唯一能想到的解决方案,反正大海里的鱼不受天灾影响,搞些排桨蜈蚣船,然后装上拖网捕捞。

 当然,他还得解决运输。

 所以罐头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