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我与流寇不共戴天(第2页)
杨丰看着他……
“我与流寇不共戴天!”
然后下一刻杨生员振臂高喊。
李过冷然一笑,紧接着调转马头,而他的亲兵盯着杨丰,直到李过撤出才逐步后撤,已经到了阵型前的李过很干脆地举起刀……
“撤!”
他喊道。
那些骑兵立刻开始撤退。
“这就完了?”
苏敦生看着这一幕惊愕地说道。
“他们又不是真南下的,就是为了追杀袁时中而已,但现在追杀已经不可能了,与咱们拼命又不划算,既然如此为何不撤,他们是流寇,又没有固守一处的习惯,打败咱们又能怎样?别说马士英会趁机弄死他们,就算马士英不敢出击,他们难道还能进攻归德,无非一支孤军而已,不过他们倒是帮咱们捞了一笔。”
杨丰笑着说道。
他此次出击,可是由淮扬盐商先付了一个月的军费。
三十万到手了。
而且还有一万引盐。
这个纯粹是赠品,在盐场一两银子能买上千斤,一引两百多斤,一万引也就几千两,食盐这东西在这个时代纯看距离,从长芦盐场到京城,就可以翻五倍了,从淮安到湖广,就可以翻几十倍了。
如果是到湖广的山区,那最高有过翻六十倍的记录。
不过不是光盐商赚。
盐商不是地方上卖盐的,那个叫土商。
那都是地方士绅控制。
盐商就是运输,运到了,由县衙召集土商议价,由知县根据议价裁定,然后交给土商就行,这是在朱元璋的制度上步步修改的,当然,改的朱元璋棺材板都压不住。因为他的制度里土商其实是里甲,里甲也不是卖盐,而是知县定价后回去找百姓按着定价计口收粮食或者宝钞,然后拿着收到的粮食或宝钞到县衙换盐。
然后回去分。
盐商再带着收到的粮食或宝钞以宝钞买粮食,辛辛苦苦运到边镇换盐引。
再拿盐引到盐场支盐。
<div class="contentadv">
然后继续下一个循环。
这个制度下最没人权的都是盐商。
无数盐商哭着辗转南北,最后赚那点小钱,然后随着朱元璋的死,开始在各个利益集团的步步操纵下,这个制度不停修改,扭曲,而每修改扭曲一次盐商就快乐一分,吃盐的老百姓就多付出一分成本。
一直改到万历后期。
盐商的快乐终于得到彻底解锁。
压榨他们不用客气,一定要竭尽全力压榨。
我大清皇帝都亲自登门敲诈。
当然,那是盐商被皇恩浩荡感动地主动献上几千万两银子。
但是……
只能压榨,不能毁掉。
因为他们的存在有其至少目前来说不可替代的价值,别看老朱的设计很巧妙,可以说最大限度确保淳朴的农民被奸商坑,但他的制度也的确不利于经济发展。
盐商苦啊!
虽然再苦也没耽误他们继续做盐商。
“走,回去找袁时中。”
杨丰说道。
“他带着六万人,这得给他个官啊!”
苏敦生说道。
杨丰笑了。
这官……
“巡检,在青州府给你找个巡检司做巡检。”
他很干脆地对袁时中说道。
后者身旁亲信立刻怒了。
“杨生员,衍圣公答应的可是总兵。”
其中一个怒道。
下一刻杨丰到了他面前,紧接着掐住他脖子按在墙上,在身后一片怒吼中回过头,淡定地看着袁时中手下,然后缓缓将他脖子拧到了一个诡异的角度……
后面一片寂静。
“我说了算!”
杨丰说道。
袁时中叹了口气。
“杨生员,我听你的。”
他说道。
“这才是懂事的,不过你可以放心,我不是那种卸磨杀驴的,既然你真心归顺,那我保伱平安,你安心去做这个巡检,乱世里能有个衣食无忧的日子也不错。正好带着你的女人,以后老婆孩子热炕头多好,打打杀杀朝不保夕有什么好的。
雄心壮志?
你这样的人难道还想争雄一方?”
杨丰点了点头。
他当然不能留着袁时中继续带着手下,别管袁时中出身如何,现在的他就是一个横行一方的大盗,而他手下同样也都是大盗。他们这些的确对老百姓不错,但也必须明白,他们在河南四处流窜的结果,也让更多无辜百姓死于战火和生产破坏造成的饥荒。明末的饥荒和战乱是互相影响,饥荒造成流寇蜂起然后带来战乱,战乱又加剧饥荒,被加剧的饥荒又带来战乱的加剧,最终两条腿不断走向悬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