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第3页)

 魏藻德哭着说道。

 “诸卿平身,朕以太祖高皇帝梦中相责,故不敢再耽搁,欲即刻南下祭扫孝陵,朕离京之后,诸卿辅佐太子,谨守职责,朕此去最多一年而已。朕已命司礼监拟旨,以平西伯总督京营,军事悉委之,所部亦留守京城,其他各地督抚谨守职责,若建虏犯境,则御之,若流寇为乱,则讨之,无需事事请于由朝廷。各地在籍旧臣,皆忠瑾可靠者,地方之事当尽力维持,勿使百姓不安,有贼寇为乱,当以团练讨平,有天灾饥荒当尽力救济,待朕还都之日,皆各有赏赐。”

 崇祯说道。

 所以他就是全面解锁了。

 京城由吴三桂守卫,各地督抚可以自行其事,用不着非要请示朝廷,各地乡宦都可以搞团练自保。

 这样最大限度削弱了京城对地方的控制力。

 反正他去南京就不管这边了。

 他不怕埋雷。

 你们怕李自成来抢,那就想办法抵抗,不想建虏来屠城,那就想办法自己保护自己,皇帝陛下已经不准备为你们提供保护了,从此以后你们要学会自己保护自己。

 “陛下,臣恳请陛下下旨,与建虏议和,效法唐平安史之乱,借兵建虏使其为大明讨平闯逆。”

 一个官员膝行上前说道。

 “建虏,仇敌也,非比回纥,回纥亦唐臣,建虏乃我大明之叛逆,罪在不赦,再有言和者,以通敌谋叛论处。”

 崇祯说道。

 “陛下,臣请陛下社稷为重,此时惟有借兵剿寇……”

 那家伙说道。

 然后他还没说完,一根六七米长的大木棒子从天而降,瞬间把他就拍地上了。

 “陛下有旨,再敢言和者,以通敌谋叛论处,谋叛可是要夷三族的。”

 杨丰重新举起带血的大木棒子,用很认真的语气说道。

 但没什么用。

 对面人太多了。

 “陛下弃京城,置京城臣民于闯逆刀锋之下,不知何颜以对孝陵?”

 一个大臣怒道。

 当然,主要是他在后面。

 “陛下,如今闯逆近在咫尺,陛下不思御敌以全京城,却弃城而逃,如此何以对天下?臣等不过是为社稷,以建虏讨闯逆,使其两败俱伤,亦长远之计也,陛下不思臣等忠心,反以臣等为叛,不知陛下弃臣民而逃又算什么?”

 另一个隔着远的同样怒道。

 崇祯坐在马车里,阴沉着脸,手都有些哆嗦了。

 此刻的处境,对于他这种很好面子的人来说,无异于公开处刑了。

 “万岁爷,要不要都杀了?”

 杨丰请示。

 崇祯嘴角一抽……

 这个混蛋也不是好东西啊!

 “陛下,此处有数万臣民,不知陛下可尽杀之?若陛下不肯下旨议和,借兵剿寇,臣等就长跪于此,若陛下以臣忠心有罪,就请行斧钺之诛,然臣等终不能坐视陛下一意孤行,毁了这江山社稷。”

 一个大臣说道。

 “臣等恳请陛下下旨议和,借兵剿寇。”

 其他大臣齐声喊道。

 “万岁爷,要不要都杀了?”

 杨丰继续蛊惑崇祯。

 崇祯在那里继续哆嗦着……

 他不下旨,这些人肯定不会放行,如果没有杨丰,他说不定也就半推半就的从了,毕竟就是个面子问题,但现在杨丰这个混蛋已经明说了,他敢下这个旨,杨丰就会杀他。在经历了上次的事情后,他当然不至于还天真到以为杨丰不会杀他,这个混蛋无非不公开杀,半夜溜进皇宫,和杀洪太一样,一斧子把他脑袋也剁了。

 然后还有人背锅。

 反正闹了这一场之后,他就是死在皇宫,那外界也只会认为是吴三桂一伙下的手。

 他不能下旨。

 但他闹到现在,也不可能再留在京城了。

 “万岁爷,杀不杀,杀不杀?”

 杨丰说道。

 崇祯突然推开他,然后走向前……

 “朕乃大明天子,尔等皆朕之臣民,当遵朕旨意,朕此刻命尔等,立刻闪开,否则当以大逆论处。”

 他仿佛老祖宗附身般,对着前面的臣民喝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