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玛的,比我还不要脸

 第115章 玛的,比我还不要脸

 不承认崇祯……

 这个是肯定啦!

 皇后都死了,皇子也死了一个!

 这都已经是血仇,这已经没有退路了,难道还能幻想着承认崇祯,那皇帝陛下就能忘了他们做过什么?这种时候别说崇祯还在李自成手里,他就是已经到了南京,并且得到了南京朝廷的承认,那京城的衮衮诸公也不能承认。

 假的。

 肯定是假的。

 皇帝陛下已经沉卢沟河,再有任何自称皇帝的都是假的。

 至于崇祯的诏书实际上当天就已经发出。

 皇帝陛下以昭告天下的方式,承认自己在卢沟河遭遇截杀,但因为锦衣卫校尉杨庆保护,司礼监秉笔王承恩引走刺客,所以并没有遇害,但因为夜晚逃亡不辨方向,最终没有到天津,反而误向西并遭遇进攻保定的顺军所以被俘。但顺军依然畏惧天威,不敢弑君,并以礼相待,目前被软禁在保定城内,另外皇帝陛下也已经从他们口中得知造反都是被饥饿逼迫,都是为求活而已。故为免继续生灵涂炭,下旨召见李自成,亲自晓谕,在此期间各地谨守地方,若非顺军进攻,否则不得与之交战,一切待陛下亲自晓谕李自成之后再做决定。另外此前颇有借兵剿寇,引建虏入关之流言,皇帝陛下特意昭告天下,建虏罪在不赦,但有言借兵剿寇者以谋叛论处。

 然后这份诏书由顺军派出信使分别送往各地。

 接到顺军送去的诏书后,冯元飏才让他公开露面。

 当然,他应该早就到了,但冯元飏不敢确定他说的真假,再说找不到崇祯他说出真相也没用。

 毕竟这时候几乎大半个北方都已经是李自成的了。

 再然后……

 吴三桂跑了。

 另外诏书送到德州后,山东总兵杨大勋接旨。

 再说京城本来防御力也不够。

 就在曹友义到达保定的同一天,李自成大军兵临居庸关,守将唐通,监军太监等人投降,李自成轻松过居庸关直捣京城。

 八百万两啊!

 有八百万两在手,有山海关这种顶级要塞,旁边还有海运,他就成了决定北方命运的诸侯,那时候各方都得哄着他。

 实际上京城官员跑了一多半。

 然后山东巡抚邱祖德接旨。

 所以他又看错了一个。

 杨校尉一脸忧郁地说道。

 关键就是京城。

 他卡在李自成后背啊!

 有这笔巨款在手,他还可以继续招兵买马,虽然做不成顺天王,但做个冀东王还是可以的,而且他直到现在依然算忠臣,看看他跑路都没忘了带着太子和懿安皇后,这就是监国太子以京城难以守卫,所以移师山海关而已。

 毕竟他就五千精锐。

 但送信到京城的使者,直接被京城朝廷斩首示众。

 但是……

 那也得有人信啊!

 这时候不跑,等李自成到京城就跑不了了,这时候好歹还有山东这条路可以南下,至于其他都不用管了,都树倒猢狲散了,还考虑其他做什么?

 陈演其实也想跑路,但因为这些年在京城积攒银子还没运完,还有四万多两滞留,他舍不得丢弃,想找机会带着银子一起跑路,结果被张缙彦扣押,然后强行按在内阁,成为目前唯一在京阁臣。他之下就是兵部尚书张缙彦了,不过真正权力肯定在吴三桂手中,但吴三桂属于聪明人,老老实实做总督京营就行,不用管朝政,反正有什么事都是张缙彦等人出头。他们还想召王永吉进京一起背锅,但老王这种老奸巨猾的根本没理,宋权也很机灵地躲在密云,说到底崇祯的遇险但凡有点脑子的都明白。没出这件事,他们进京也没什么,大不了李自成打过来再跑,但出了这件事,那就绝对不能进京,一旦进了京就很难自证清白了。

 毕竟皇帝都跑路,那还在京城坚持个屁,虽然他说还回来……

 当然,这些都不重要。

 这个不要脸的家伙,带着他的五千精锐,抛弃了视他为依靠的衮衮诸公和京城士绅,带着这些天搜刮的超过八百万两银子弃城而逃。为了运输这近三百吨黄金白银珠宝,他光驮马驴骡就用了四千匹,同样把京城的所有此类牲畜搜刮干净。可怜的张缙彦等人哭着趴在朝阳门,试图阻止平西伯带着太子和懿安皇后离京,但被那些关宁军士兵直接扔护城河里,然后依然趴在冰面上继续哭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