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挟天子以令诸侯(第3页)

 这可是杀害皇后和皇子的天字第一号大案。

 他怎么用刑都不为过。

 至于谁无辜……

 那就看给的银子够不够了。

 这不是抢掠,这也不是助饷,闯王已经承诺了,不会抢掠也不会助饷,但这是调查弑君案,与抢掠和助饷没有任何关系。

 而只有李首辅一个人的内阁值房里,李首辅忍着浑身伤痛迅速拟出一份份份圣旨,以李自成归顺朝廷,封其为秦王,以关中为秦王封地。

 实封。

 以西安为秦王藩城。

 以原本秦王府为其王府。

 至于原本的秦王,晋王等所有已经失藩的藩王,全部移藩江南,实际上就是把他们赶去南京,让南京安置这些可以说难民们。身份上他们还是藩王,甚至封地也有,无非在南方随便给他们指个地方,去了人家要不要就与京城这边没什么关系了。至于还没失藩的,这个当然依旧,总之李自成的地盘上不要这些废物,统统赶到南方,不过也算让他们这些活着的捡条命,他们也没什么可不满的。

 设立天下兵马大元帅……

 这个当然是皇帝陛下亲自担任。

 但以秦王为副元帅,废京城五军都督府,设天下兵马大元帅府,然后秦王以副元帅主持府事。

 南京一切照旧。

 旧勋贵爵位不变。

 当然,因为卷入弑君案,作为嫌疑人,目前京城勋贵都在诏狱,但只要查明他们是无辜的,那他们还是继续与国同休的。他们现在只是嫌疑人,只要没参与弑君案当然就无罪,既然无罪当然继续公侯万代。

 朝廷制度不变。

 依旧是内阁加六部的体制。

 这又不是改朝换代。

 另外李自成部下那些他自己封的爵位都变成大明皇帝封的。

 而且实封。

 一人一块封地。

 官职都是总兵。

 镇守总兵。

 因为京城五军都督府撤销,自然也不需要都督头衔,总兵就是地方上的最高军事长官,至于文官系统的总督当然撤销,但从那些部下大将里面挑选主要的以总制身份驻守。也就是大将以总制身份驻守重要节点城市,统辖辖区内的总兵。但巡抚保留,依然还是旧的文官体系,最多换成他手下那些,同样六部尚书也被他手下如牛金星这些瓜分,至于科举出身问题忽略,再说大明又不是非得走科举才能做尚书。

 朱元璋时候大多数都不是。

 征辟。

 胥吏升职。

 甚至朱元璋时候一个工部尚书还是粮长出身。

 因为税收得力做官,然后一直升到尚书。

 牛金星,顾君恩之流,好歹也是士子出身,再说杨生员都能以生员直接升到巡抚了,所以这并不是坏规矩,之前杨丰的巡抚任命,已经在事实上承认秀才就能做巡抚。更何况人家牛金星还是举人出身,这都比杨丰高了,倒是宋献策的确不是,但他可以在大元帅府当官啊!

 大元帅府的官,又不需要非得走科举。

 就这样李首辅以其所能达到的最高效率奋笔疾书,迅速为皇帝陛下草拟一份份圣旨,然后这些圣旨以最快速度送司礼监,交给依然还在的司礼监掌印曹化淳,然后变成正式的圣旨,并到内官监盖章。

 一切都是标准程序。

 随着一道道圣旨在通政司发出,李自成和他手下的反贼们完成身份转化,变成了大明的新一代衮衮诸公。

 至于旧的……

 旧的在诏狱的夹棍里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