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一个正人君子的堕落(第2页)

 他总共扩充到二十来万兵力,其中五万跟着多铎进攻山东,实际上多铎还在要增援,毕竟他的炮灰填壕战术消耗炮灰太快,而多尔衮虽然扩充到二十多万兵力,但实际上超过一半属于炮灰。还有一万增援天津并加强沿海防御,因为黄蜚占据葛沽后,又分兵占领北塘,蚕沙口等地,其实杨丰给黄蜚的任务,就是堵住沿海这些港口。

 就是蹭蹭战术。

 但哪怕他是蹭蹭战术,多尔衮也得分兵防守啊。

 万一他一不小心滑进去呢?

 另外多尔衮又分出两万增援山海关,继续反攻宁海城。

 这个他真没有别的选择,尤其是杨丰在让大玉儿姐姐牵羊后,整个北直隶喜迎王师的那些士绅们,全都已经开始后悔了。

 这不光是他和大玉儿姐姐感情问题,还关系到士绅们对我大清的信心。

 这种对我大清的花式羞辱,正在迅速摧毁清军的威慑力,让所有那些原本还有可能喜迎王师的,出于对前途的考虑开始选择抵抗,毕竟把未来绑在这样一个政权上明显有些草率了。

 而吴三桂率领的本部还在走北线进军山西,包括一起行动的尚可喜,他们倒是进展迅速,主要是宣大将门跟吴家也都是老熟人了,没有必要抵抗,相反加入才是正确选择,估计接下来他进军太原的是不会有任何悬念的。

 毕竟吴家跟晋商也是老交情。

 至于山西本来就是吴三桂和多尔衮达成的约定,接下来以太原为平西王地盘。

 这是必须的。

 吴三桂就是要自己的地盘。

 他可是还有八百万两银子,如果没有自己的地盘,没有一个安全的老巢,万一被穷疯的多尔衮黑吃黑怎么办?

 吴家这个集团真的一直都很单纯,他们就是单纯的为银子。

 所以吴三桂和多尔衮的约定,就是把山西给他,毕竟他是平西王,平西王王山西很合理。

 另外还有近四万在阿济格率领下继续南下,完成对黄河以北其他各地的征服,并分兵进入潞安南下泽州。

 他们还要和顺军,或者说明军不断交战。

 李自成虽然撤往西安,但他的那些大将们还在,这些大将都已经是正式的大明地方官,甚至督抚总兵,阿济格得不断从他们手中夺取那些城市。

 原本历史上双方决定性的潼关之战实际上已经到年底,而在这之前顺军甚至还试图反攻过。

 清军入关后和李自成是经过大半年的拉扯。

 总之这时候多尔衮已经被迫将战略重心,转向了应对杨丰的威胁,而退回关中的李自成得到喘息机会,而且他也正在利用这个机会,一边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给各地发圣旨要各种物资工匠,一边靠着在京城的横财,不断撒出银子采购粮食确保关中的稳定。

 虽然江南朝廷的确不会理睬他的圣旨,但银子大家是都认的。

 圣旨给了他合法性,银子解决其他的,就说那些商人们要不要银子吧!

 不过多尔衮也没有趁机称帝。

 <div class="contentadv">

 也没必要。

 他本来就是摄政王,继续摄政好了。

 但济尔哈朗因为沈阳被攻陷,很懂事的引咎辞去摄政王,这样多尔衮成为唯一的摄政王,不过为了安抚两黄旗,豪格恢复肃亲王爵位,这样实际上等于向两黄旗保证,如果福临死在杨丰手中,那还是会让豪格做皇帝,但却命令豪格负责反攻宁海城去营救他弟弟。这个大家都懂,豪格不可能从杨丰手中把他弟弟救出来,他根本没这能力,但那时候就可以说他故意的,不是多尔衮不管皇帝,他甚至命令皇帝的亲哥哥去救,但他亲哥哥明显有点别的心思,尤其是他弟弟如果被杨丰弄死了,那就是他故意让他弟弟死的。

 如果他拼尽全力去救他弟弟……

 那更好啊!

 让他带着自己的正蓝旗去跟杨丰拼命,把正蓝旗的血流干,以后多尔衮想怎么玩他都是很轻松的。

 但豪格明知道是坑,也只能往里跳。

 这是阳谋。

 宁海城。

 “这就是人生啊!”

 杨丰坐在澄海楼上,悠然地啃着苹果,对豪格的处境幸灾乐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