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宾客盈门的圣母皇太后老佛爷(第2页)

 当然,他也不是撤退,他背后就是山海关,也没必要撤退。

 冬天就不一样了。

 这样就可以确保驻守这里的军官和士兵都不会考虑投降问题了。

 但是……

 杨丰满意地继续走着,正好又遇上我大清皇帝陛下拎着鱼竿回来,连他的问候都没搭理,看起来情绪明显有些烦躁,估计近海的鱼都被炮声吓跑了,这种空军的钓鱼佬有些情绪也很正常,杨都堂对此表示理解,然后他就抛下了大玉儿姐姐母子,让她们继续留在澄海楼,相信很快这里每天都会宾客盈门的。

 看守瞬间恍然大悟。

 而此时他后面不足一公里外,豪格已经无奈的下达了停止进攻的命令,很显然他也不是傻子,多尔衮想坑他,那无论怎样都会坑他的,但只要他还是正蓝旗旗主,多尔衮就不敢弄死他。相反傻乎乎地把自己的嫡系拼光了,那他才是任由多尔衮拿捏的,再说救出他弟弟又没好处,这种事情演演戏就可以了。

 最终皇帝依然是福临,哪怕他已经被杨丰囚禁,但他依然是我大清皇帝,多尔衮作为唯一摄政王继续独揽大权,但因为这种局面明显很不正常,所以他也不敢过于独断专行,这样其他几个旗也勉强接受,总之就这样一直非正常状态下去。

 他赶紧点头哈腰地说道。

 大家都探望过我大清圣母皇太后老佛爷就可以了,之前他对大玉儿姐姐的花式羞辱也是为了这个,不过这样终归还是不够保险的,最保险的莫过于让大家都做过多尔衮的同道中人。

 如果是豪格继位,恐怕都用不着过些年。

 但别人不一样。

 那时候不但海运会中断,石河口堡也变成可以直接攻击的。

 那怎么才能让他们血战到底?

 很简单。

 拼命才是傻子。

 救啊!

 他们也没别的选择。

 他们的实力不足以同时控制辽东和关内的地盘,只能选择一处,虽然辽东的确是他们的起家之地,但有京城的情况下他们不可能选择辽东,抛弃是必然的。

 站在澄海楼下的杨都堂感慨着。

 杨丰说道。

 这时候德州依然在交战。

 王师没来我们要交粮,王师来了我们还要交粮,那王师不是白来了吗?

 你还要不要做圣主明君了?

 我们顶着背叛大明皇帝的恶名喜迎王师不就是图王师能给我们好处?

 什么,你还收税?

 渣渣!

 明朝皇帝都收不到我们的税!

 大明朝北直隶上千万人口一年收六十万石。

 我们都喜迎王师了,你们总不能要的更多吧?

 安东卫。

 “所以,你们为什么想跟多尔衮合作呢?我知道我杀了房公的确在你们看来可能不近人情了些,但你们也得明白,这种时候最重要的是团结,任何破坏团结的人都不能留。我们不能和多尔衮合作,不仅仅是因为过去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他们几十万八旗入关是要吃饭的,他们凭什么给我们打李自成?他们得要粮食,要银子,甚至要田地来养活他们的几十万人口,现在北方自己粮食都不够吃,一下子涌入几十万张嘴,还得要吃的比别人好,这些都得找我们要,我们不给他们就会杀人放火。

 北直隶士绅犯了个严重的错误,他们引狼入室了。

 <div class="contentadv">

 李自成的确助饷。

 但李自成不会要他们的田地。

 李自成一直是想在关中建立根基,他就是到北直隶抢一波而已,但建虏入关是不准备走了,现在缺粮要征粮,接下来那些八旗兵要跑马圈地,那时候看上谁家的地就得献给他们,然后原主做他们的奴婢。

 这是必然的。

 现在辽东的八旗还在不断入关,都是拖家带口南下,谁投降他们,谁就得替多尔衮养活他们。

 几十万张多出来的嘴啊!

 没了南方的漕运,本来就粮食不够的北直隶要再养活这几十万张嘴。

 怎么,伱们还想帮北直隶一把,跟他们一起养?”

 杨丰说道。

 他面前的衮衮诸公们纷纷表示自己从没这样想。

 这些都是山东同善会的,他可是杀了房可壮,这些老家伙们虽然知道他已经露出真面目,但现在已经没有别的选择,毕竟这种时候只有杨丰能保护大家。不过他说的好像的确很有道理,关键在于,这时候八旗已经开始大量入关,这也是豪格修墙围困宁海城的原因,他后面南迁的八旗老弱妇孺正在一批批通过山海关。哪怕这些老东西都已经老迈昏聩,也知道这些人是来吃饭的,他们不但要粮食,还得要地,甚至要奴婢,人家是来当主子的,又不是来给北直隶士绅打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