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浩然正气(第2页)

 实际上死一个清军,至少能杀三个明军。

 这些新编八旗汉军后面就是现在正反对征粮圈地的那些士绅。

 总共也就十万级别,一旦损失过两万,我大清就很危险了。

 不过他说的也对。

 战斗力上他们的确依然可以压着明军打。

 “丰生,丰生,不能再打了,再打下去山东文脉就毁了!”

 邱祖德很诚实地说道。

 “这损失也有点大啊!”

 像杨镐那种隔着几百里还五路进攻的事情坚决不干。

 而这样的战场还有多处。

 “其实咱们没溃败,就已经算打赢了。”

 但他还得选择停止进攻。

 杨丰又不分兵。

 他后面一声悲怆地喊声。

 杨丰愕然转头,然后就看见代表山东同善会前来督战的几个耆老,为首的是天启朝就当到兵部尚书的张凤翔,他都已经眼看八十了,在仆人搀扶下颤巍巍走来,而他后面是刚刚逃回不久的三边总督李化熙。

 李化熙是督战团为首的。

 毕竟也是三边总督,山东同善会那些老家伙对这场大战也提心吊胆。

 毕竟这些团练都是他们的子弟带领,他们出钱组建。

 所以就让他过来督战。

 至于张凤翔主要是因为他家就是堂邑。

 距离近。

 <div class="contentadv">

 此战一旦失败,清军就直冲东昌府城了。

 然而……

 张凤翔刚喊完,就一下子跪倒在地上,然后从死尸堆里扒出一张年轻的面孔,后者胸前还带着笑脸标志,代表着正牌孔孟骑士的身份。估计张凤翔是认识他的,此战东昌府的端字堂虽然没有全军前来,但也分出一千多人,至于剩下的则配合于七守东昌。

 老张悲怆地看着这张全是血的面孔,带着无比痛心擦着他脸上的血。

 “这是举人,这是举人,他不是那些军卒,他县里十年才出了他一个举人啊!”

 他悲嚎着。

 李化熙几个也黯然看着。

 “元蓬公,如此你正应该为他而欣慰,他为桑梓战死沙场,正是依照圣贤教诲,孔曰取义孟曰成仁,他取义成仁正是不枉圣贤教诲。至于他桑梓父老也只会为他而骄傲,从此永世铭记他为保卫桑梓而牺牲的壮举,天地有正气,他一身浩然正气与天地不朽,这才是真正儒家弟子。”

 杨丰肃然说道。

 然后还很庄严地对着那个战死的举人鞠躬。

 不过也的确值得鞠躬了。

 这家伙明显不是逃跑被丈八长矛钉死的,他身上是刀伤,而杨丰带着扈从执行军法都不用刀,所以他应该是被清军突破阵型,然后死于混战,这是个没逃跑的。不过也很正常,毕竟战场后面就是东昌府,实际上清军此前已经大举深入在东昌府劫掠,但各县都坚壁清野然后固守城池。这一带县城都是经过宁远化改造的,而且团练众多,毕竟临清的屠城把士绅都吓坏了,别管以后怎样,至少清军劫掠时候必须拼死防守。尤其是这一带被清军两次南下洗劫,人口损失很大,那些县城就足以容纳所有人口,直接带着所有粮食牲畜进城就行。而打不开运河的清军,也无法携带重炮南下,根本无法攻破这些坚守的县城,最终因为掠夺不到物资害怕像上次一样被拖死,也就放弃了继续深入。

 但现在马上春播了。

 如果不能击退清军然后恢复春播,接下来各地一样要饿死人的。

 登莱青沂等地无所谓,毕竟清军不可能深入到他们那里,但东昌府不一样啊。

 所以此战东昌府的这些团练也是拼了命。

 张凤翔……

 张老头无言以对。

 毕竟杨丰占据道义制高点。

 一个县十年才出的一个举人又怎么了?

 他是为国捐躯,为保卫桑梓牺牲。

 取义成仁,他都做到了,大家都是圣贤弟子,孔孟之道,他都做的这么完美了,你还有什么可说,不就是战死沙场,他作为圣贤弟子,战死沙场难道不是很合理?

 “丰生,只是如此打下去,咱们损失太大,今日一战目前清点出来的孔孟骑士遗体已有三百多具,另外还有近四百人负伤,其中一百多重伤,估计是治不好了。这些都是各地士林才俊,虽说为国捐躯,为保桑梓,但十年寒窗,如此死在战场还是太可惜,不如让这些骑士暂时撤回平原县城,留下扈从继续迎战建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