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民族英雄们(第3页)

 他们后面的那些支持者,随便挑出个都是富可敌国。

 比如陈子龙背后最主要支持者就是徐家。

 他的副手也是生死之交,就是徐家的徐孚远,徐阶弟弟徐陟后代,而徐阶嫡曾孙徐念祖也是支持者,后者在松江沦陷后全家自杀。

 夏允彝也在。

 此刻这些算是江南士子中坚的少壮派,或者说应该算全是未来的民族英雄们,都默默看着眼前一片腐黑色的战场。在这段时间清军又几次小规模试探,但最终都失败,而多铎也曾佯攻东昌,试图吸引杨丰分兵,但杨丰就是不动,而于七则带着守军和城内孔孟骑士还有青壮,死守东昌三天,最终多铎含恨而退。而他派出深入袭扰的,甚至最远到了济南,但因为大清河阻隔无法渡过,反而在撤退时候被金声桓带着家丁突袭,留下了两百多具死尸。

 总之杨丰的战略很简单,任你有百种招数,我这里六万大军就是抱成团。

 然后物资屯在平原城内。

 后面保护后勤线。

 而大清河横亘,则隔断战区,让后方不受任何影响。

 西线同样如此。

 毕竟清军一样无法过鲁西的水网。

 而被杨丰派去固守曹州的王遵坦则死死钉在那里,我大清四川总督还是表现出符合他这个官职的实力,靠着徐州的支援始终坚守。不过在曹州已经养好伤的刘源清倒是在帮他守城,甚至马士英已经任命高杰为河南总兵北上,进入这时候可以说权力真空的河南。

 至于许定国……

 我大清刚刚看到黄河呢,他想喜迎王师也没的可迎。

 一条起于鲁北,然后向西一直绵延到黄河的防线正在形成。

 而我大清则被困在黄河,太行,运河的这个封闭的区域内,还得面对那些士绅的反抗,唯一取得突破的也就是西征的平西王了,吴三桂已经轻取宣大并南下太原,晋商无不如沐甘霖般喜迎平西王。不过他那里也有自己的麻烦,姜瓖对他并不服,而多尔衮为了压制吴三桂,正准备给姜瓖封王,左右我大清已经有三个汉人王了,再加一个也没什么大不了,更何况多尔衮也清楚宣大将门一旦支持他会获得多少助力。

 “少保真乃我大明中流砥柱啊!”

 陈子龙感慨道。

 其他人纷纷附和。

 目前这局面就是杨丰这里堵住了多铎才形成的。

 一旦德州被打开,想想就知道山东士绅会怎么选。

 后者还坚持抵抗,就是因为德州的坚守,让他们看到了希望,一旦德州守不住,他们会立刻准备喜迎王师,然后清军会沿着运河长驱南下,那时候北直隶士绅会立刻停止反抗……

 没必要了。

 只要帮着多尔衮打到江南,那后者也就有粮食了。

 根本矛盾不存在了。

 “中流砥柱不敢当,杨某只是不想桑梓之地再染腥膻。

 不过杨某也不知道能撑多久。

 毕竟山东一隅之地,终不能一直这样打下去,到目前为止,此战耗费军饷已经数百万,光战死就数万,再打下去我们财力耗尽,青壮耗尽,那时候恐怕战局崩坏。”

 杨丰说道。

 陈子龙等人面面相觑。

 这意思是得加钱啊!

 “少保,既然如此,为何不先与建虏做个交换,只要他们送太子南下,少保亦撤宁海城之兵。”

 何刚试探着问道。

 杨丰微微一笑。

 所以这才是他们此行真正目的,或者说史可法为首的南京朝廷真正目的。

 “那京城呢,多尔衮可以撤出京城撤回关外吗?是太子重要,还是宗庙社稷重要?”

 他说道。

 何刚无言以对。

 的确,如果只是用交出太子换取杨丰从宁海城撤军,那多尔衮多半是会同意的,但问题是清军占据京城,他们也不可能再撤回关外,那这样的话是太子重要还是大明的宗庙社稷重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