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分崩离析的乱世(第3页)

 多铎和杨丰的德州大战就这样落幕。

 甚至很难说输赢。

 杨丰率领的山东集团的确阻挡住了多铎的南下,但损失巨大,尤其是对山东士绅来说,如果不算那些炮灰在进攻德州时候的损失,山东集团对清军主力的野战伤亡比到达了三比一,就算加上炮灰的损失那也是二比一,而且德州及鲁北各地死伤的平民还没算上。

 光德州城内平民就伤亡五千,毕竟城内光各种炮弹就捡到数万枚。

 城墙上也有大量青壮甚至女人在帮助守城。

 可以说家家带孝。

 这还不包括东昌等其他各城的平民损失,还有清军骑兵对后勤线袭击造成的运输队损失。

 而正牌孔孟骑士的阵亡超过五百,山东各县都有豪强家族子弟阵亡。

 至于花的钱就不用说了。

 但换来的结果,也只是清军放弃进攻后撤,而且并没有撤的太远,实际上清军只是撤回东光,景州,故城等地然后留下部分兵力固守,至于多铎则率领清军主力去增援他哥哥,和阿济格一起解决北直隶士绅的反抗。多尔衮已经在京城周围,包括保定,真定等地开始圈地,尤其是德州城下大量新编八旗汉军炮灰投降了杨丰,多尔衮很干脆地把他们的家人贬为奴隶,然后赐给入关的铁杆庄稼们。

 多铎抛弃这些耗材的目的就是为了把他们的家人变成奴隶。

 而且不只是他们家人。

 可以扩大化啊!

 他们的三族都可以变成奴隶。

 甚至不只是投降杨丰的,那些战败逃跑的也可以,战场逃跑也是要军法处置的,而我大清对逃跑的标准做法就是贬为奴隶。

 这样入关的铁杆庄稼们土地有了奴隶也有了,剩下只需要复制他们在辽东的托克索奴隶庄园制度就可以,反抗就镇压,反正停止进攻德州后,多铎带着数万清军主力和阿济格合伙,基本上所有反抗都会被碾压。

 而那些跪的够彻底的士绅,也可以被抬籍变成铁杆庄稼,然后把他们的佃户变成奴隶。

 大家一起做奴隶主。

 这也是多尔衮解决他控制区粮食问题的办法。

 全面奴隶制。

 士绅?

 士绅不喜欢当奴隶主吗?

 不就是粮食不够吗?

 奴隶们生产的粮食全是主子的,主子愿意可以全拿走,至于奴隶们吃什么的问题……

 怎么,不能吃草吗?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征集粮食然后供应铁杆庄稼们,同样也可以获得铁杆庄稼们的绝对忠诚,毕竟换谁也不可能给他们更多了,李自成不会让他们做奴隶主,杨丰更不会,实际上杨丰此前做淮海巡抚时候就在搞人口普查,简单说就是重新对淮海的人口进行普查,户籍登记,所以士绅们的奴婢……

 你们有权蓄奴吗?

 大明制度,七品以下无权蓄奴。

 哪怕一品也就几十个,七品也就允许几个,而且奴隶不世袭,太祖制度奴隶只限本人,汤和病死后他儿子第一件事就是上交汤和的家奴名单然后还籍为民。

 什么?你那是义子义女?

 分家产吗?

 太祖高皇帝制度,义子分家产,义女敢弄到床上以奸论罪。

 虽和亦奸。

 同意的都不行。

 那么他能像我大清一样慷慨地允许士绅直接搞奴隶制庄园吗?

 就是大明朝廷都不准啊!

 江南士绅的确僮仆数千的大有人在,但要么义子义女要么雇工,身份上明确是奴隶的很少,只不过都是民不举官不究,大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已,真要严格执法江南士绅一个也逃不了。

 虽然他们蓄奴是事实,但不代表他们蓄奴是合法。

 我大清合法啊!

 总之暂时停止进攻德州的多尔衮一下子就摆脱了困境,然后让他哥哥和弟弟带着八旗精锐镇压各地反抗,同时以奴隶制收买各地士绅,安抚入关的铁杆庄稼,然后开始春播以解决接下来的吃饭问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