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左良玉大战杨少保(第3页)

 “牧斋公,会议结果如何?”

 黄澍很直接地问道。

 “如此会议能有何结果?史道邻拘泥制度,不敢公然调兵阻挡,说什么杨丰手握圣旨,终不能公然抗旨,那闯逆发的也算圣旨?简直荒唐!他倒是想让各地团练北上阻挡杨丰,甚至可以给团练这个权力,就说是团练北上勤王,与杨丰遭遇而已,但各地团练都是守卫桑梓的,谁愿意来南都保这些勋贵?至于你所说的请宁南伯率军进南都,魏国公几个又不肯,说是宁南伯军纪败坏,到南都后容易生乱。

 也有想让黄得功进驻南都,魏国公几个也是不肯。

 他们不想调这些外兵进南都保他们的万贯家财,自己又舍不得拿银子招募士兵,还不想让杨丰进城对他们用夹棍,纠缠到最后还是拿不出个决议。”

 钱谦益说道。

 他是在屏风后面旁听会议的。

 当然,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实际上各地耆老会派来的类似他这样的还有很多,都是在会议时候躲在屏风后旁听。

 这是史可法搞出来的。

 这样就不用担心各地士绅反对他们的决议,如果会议过程中有不满,立刻就会派人请代表他们各地利益的官员过去,后者再出来就得依照他们的要求做了.

 因为旁听的越来越多,所以参加会议的人数也越来越多。

 原本只是六部尚书,都御史,然后扩大到九卿,也就是加上通政使和大理寺卿,现在已经扩大到小九卿,也就是加上太常寺卿、太仆寺卿、光禄寺卿、詹事、翰林学士、鸿胪寺卿、国子监祭酒、苑马寺卿、尚宝司卿。再加上守备太监,守备武臣,提督操江等,一开会也是很有规模,同样也因为人多嘴杂更商议不出结果,实际上到现在为止,别说大事,小事都得吵好几天。

 关键就在于没有一个有足够威望能做决策的。

 史可法是肯定不行,他优柔寡断本来就不是个能决策的,原本历史上就是被坑的。

 实际上马士英反而是目前这些官员里唯一一个有决策能力的,但可惜他出身太低,江南群贤根本看不上他,毕竟他就连这个凤阳总督,都是阮大铖送的。

 后者花了巨资资助周延儒,试图重新回到朝廷,但周延儒收了钱却做不到,不是不想帮他,而是东林系对这个叛徒切齿痛恨,周延儒收了银子也不敢惹众怒,但收了钱不办事也是这行的大忌,所以阮大铖只能转而要求周延儒提拔自己的好朋友马士英为凤阳总督,老马这才当上凤阳总督。

 所以他这种出身的,天然就是被鄙视的。

 “看看,我早说过就是这个结果,这还有什么可商议,李本深不战而逃,难道还指望高杰阻挡杨丰?黄闯子更没用,如今能镇住杨丰的,也就只有宁南伯,要我说咱们根本不用指望史道邻,只要牧斋公修书一封,我安排人送武昌,请宁南伯速发南都,顺流直下不须几日就能到南都。”

 黄澍说道。

 “如此,仲霖何不修书?”

 水太凉微笑着说道。

 黄澍也笑了。

 “牧斋公,晚辈身份如何能与您比,宁南伯也是老成持重之人,岂会以晚辈一封书信就贸然进京?”

 他说道。

 钱谦益微笑着。

 左良玉哪是需要他的信啊!

 左良玉需要的是作为江南士绅核心的他,能代表江南士绅做出保证,会在接下来支持左良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