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这是流寇守国门吗?(第3页)

 杨丰满意地看着被吊起在檐角的老乡贤。

 然后他看着后面那些瑟瑟发抖中的士子们……

 “诸位同学,你我皆圣贤弟子,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如今大明社稷危难正是我等取义成仁之时,这火把我就留在这里了,武昌城破之时,就是我等以身殉国之时,纵使玉石俱焚,也不能让神州再染腥羶。”

 他很庄严地把一根火把递给一个都傻了的士子。

 后者茫然地接过。

 紧接着清醒过来。

 就像抓住条毒蛇一样,被吓得尖叫一声松了手,还好杨丰反应快,又一把抓住,然后再次塞进他手里……

 “兄何必如此着急,是武昌城破之时才以身殉国,又不是让你现在就点火。”

 他说道。

 然后他后退一步,煞有介事地向着这些士子长揖,紧接着转身昂然离开,至于堵胤锡早就走了,下了楼的杨丰抡起当锤子的小佛郎机,直接把下楼的楼梯砸断。而他走出去之后,外面等着的士兵立刻用柴草堵塞最底层,一名军官拎着火把,看着楼上那些向外探头的士子。

 “诸位老爷,可别往外跳,你们要是吓着小的,小的这火把可就掉了。”

 他喊道。

 然后周围士兵们一片哄笑。

 楼上士子们则是一片哭声。

 “你这又何必呢?”

 堵胤锡看着走过来的杨丰说道。

 “废话,我不这样等着他们像对你一样吗?他们对你礼送出境,对我估计就该沉江了,江北那么多州县,居然没有一个抵抗,全都像喜迎王师般欢迎建虏。哪怕有一个抵抗的也好,结果地方士绅喜迎王师,官军投降为王师前驱,最终唯一抵抗的居然还是个过去的流寇,这算什么?

 流寇守国门吗?”

 杨丰冷笑道。

 堵胤锡无言以对。

 事实上的确很悲哀,整个江北唯一抵抗的,真就是马进忠这帮流寇。

 朝廷的郧阳巡抚带着地方士绅一起喜迎王师般投降建虏,虽然知道他们是经历李自成和张献忠荼毒后,实在已经心力交瘁,但好歹你们也别搞得如此羞耻,哪怕有一个抵抗的呢?几十个府州县无一抵抗,全都投降啊!他作为唯一想抵抗的,还没付诸行动,就被士绅绑了踢过长江。

 “国家养士三百年,到头来不如一群流寇。”

 他叹息道。

 杨丰微微一笑……

 这才到哪儿,按照原本历史上,堵胤锡还得一次次不停被打击。

 “走吧,我送你出城。”

 他说道。

 “出城?”

 堵胤锡愕然道。

 “城外全是建虏,你让我出去送死吗?”

 他说道。

 “那是你的事,不过你放心,我再怎么也不至于把你扔建虏军营,至少放在个没有建虏的地方,至于怎么跑路是你自己的事,你这么大个人,肯定不用别人当保姆吧?至于去哪里,这个随你便,是找何腾蛟还是袁继咸都行,但最重要的是把武昌在我手中的事情传出去。

 别人说了估计也很难让人相信,你说了不会有人怀疑。

 我估计这时候外面已经乱了。

 你得赶紧出去稳住局面,尤其是你那些乡党们,你也不想常州府耆老会宣布喜迎我大清王师吧?

 那样我会很开心的。”

 杨丰说道。

 当然,主要是他怕公主那里撑不住。

 如果江浙士绅也喜迎我大清王师,公主那里就真危险了,不要看这些家伙原本历史上抵抗激烈,实际上他们抵抗激烈是因为剃发易服而不是我大清征服江南。甚至在剃发令之前,就连江阴都喜迎王师了,所以如果多尔衮已经带着二十万大军顺流直下的消息传开,真不敢保证这些地方的耆老会做何种选择。

 杨丰玩的大的前提,是他确信公主那里不会有危险的,毕竟他还有三千扈从在那里,而且无论吴志葵,郑鸿逵还是黄得功都不是投降的。

 他们足够保护公主撤退。

 但撤退是向镇江,苏常这些地方撤退,如果这些地方也喜迎王师,那真就无路可退了。

 而这些天已经足够钓出一些鱼了,该让真相传开了。

 (本章完)